扶蘇早就想過了,除非昌平君成為自己的黨羽,安心蟄伏下來等待未來自己在邊緣地帶施行分封。
否則無論是等他造反去殺他,亦或者是以連坐的罪名處置他,都會牽連太多人。
熊啟這樣的高位者,他身上背著朝中多半官吏的命。
這大半官吏的背后,又是無數個家庭。
而這無數個家庭,可不是普通的人家。
他們包括了這個國家的中上層群體。
最上層的群體,一家人養著上千條命;中上層和中層的,少說也一家人養著上百條命。
僮仆數百人,這可不是個小概念。
他們本來就是失去了生產資料,沒有家庭依附的無產者,只能靠著附庸這些權貴。
像秦王政過去的作為,動輒抄無數人的家,也不過是沒收了他們的奴仆,轉化為自己的徒隸、又或者拉入王宮做奴為隸。
簡言之,單獨殺掉這個人,會引發貴族們的同仇敵愾不說。
還會讓很多原本就流離失所的人失去眼下穩定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么打破舊的生產關系會引起很多人反對的原因所在。
有些人的生活本來就很差,如果繼續改革,他們便連眼下的這口飯都吃不上了。
因為能撬動的利益,往往都是相對弱勢群體的利益。
一旦開展勢力的清除,這些貴族們倒臺的背后,未必是平民和奴隸得到解放。到時候他們面臨的將是自我身份的降低,因為平民和奴隸越來越多,而能夠供養他們的貴族數量卻越來越少。
誰讓,這是貴族的時代。
參天大樹成長的茁壯非凡,其代價卻是吸干了周圍土地養分。巨木身側的土地上,本來除了同樣的參天大樹,就只有低微矮小的苔蘚、矮草。
這就是為什么,砍伐掉一片樹木,會引起一整片土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殺了許多貴族,就會導致國家內部產生動亂的風險。
可是不殺,他作為楚昭烈王的親兒子,曾掌握秦國實權的丞相,隨便做點什么,都足夠讓秦國掉不少血。
要想把他清除掉,本就是血洗秦國的貴族,也等同于砍掉半個朝廷的腦袋。
這樣做帶來的政治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嬴政才只是罷免昌平君,小心翼翼地處置這件事。
到了扶蘇這里,更是棘手。
所以,就需要逼著他做自己的太傅。
熊啟眼里閃過驚駭之色,他很快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但是臉色已經出賣了他。
在熊啟看來,在政治風波中,感情是最大的雙刃劍。曾經有一個一直壞他與華陽太后好事的人,在如今卻成了他們整個楚國貴族的救命稻草。
這個人就是王后。
即便王后從來沒有親口喊過他一聲王兄,但是熊啟知道,王后是不愿意看著他死的。
而太子,自己曾經有恩于他,以自己多年來對他的了解,他曾經說過要封自己為楚王,現在也仍舊也想這么做。
但是,有一個人,讓太子對自己的諾言無法實現。
這人就是嬴政。
所以熊啟才會想著和扶蘇試一試,可是扶蘇這家伙,他兩手空空,還對嬴政感激不盡。
熊啟雖然惱火,不認為扶蘇靠譜,但是從不認為扶蘇敢殺他。
誰都知道,自己作為擁戴扶蘇成為太子的人,未來將是大秦國太子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