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芻聽說后,面上的喜色沒有了。
他穿著黑色的履鞋在庭中來回走動,履鞋上是金線繡成的祥云圖案,“這樣做,太冒險了。一旦敗露,激怒秦王,會使得楚國陷入更被動的境地。”
楚王尚且擔心自己國中的臣子聯合起來謀逆篡位。
可是項燕卻要他聯合在秦國的楚國高官去造反秦王,“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冒險了。還是不谷親自出征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項燕卻道,“大王,這正是臣只將此事單獨告訴大王的原因。因為只有大王能讓這件事順利進行。臣沒有能力去說服昌文君,拉攏昌平君,只有大王才可以做到此事。”
“朕”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皇帝制度之前。朕字是楚國貴族用的自稱。
項燕作揖,“是的大王,只有大王可以。大王您和公子啟那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只有您對他拋出柳枝,表示愿意拉他上岸,請他到楚國來,他才會考慮這件事。”
負芻仍是面露難色。
“我怎么記得,啟已經成為秦太子的太傅了呢。”
“是啊,他成為了秦太子的太傅。原本作為罷黜了的丞相,昌平君沒有什么理由離開咸陽。但是現在秦太子出征,公子啟可以以探望扶蘇為理由,幫助太子完成穩定后方離開咸陽,甚至領兵戍守,到時候發動楚地鄉民,夾擊合圍。”
“只是要做成這件事,還需要大王做兩件事。”
負芻望著項燕,他沒有想到大敵當前,項燕想出來的法子居然是這樣的。
“說罷,要不谷做什么。一則,我們入秦要與公子啟良久商議,要說服他需要時間。而暗地里前去,恐怕稍有不慎就會暴露,公子啟身在咸陽,那里人多嘴雜,一旦暴露,打草驚蛇,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臣等想了個好法子,請大王派遣臣族中后輩作為使節,親自前往秦國,以覲見秦王獻上寶物為由,在秦地多加逗留。”
楚王負芻自己都不相信這種計劃能夠成功。
他望著項燕,“秦太子有這么難對付嗎。他手中只有十萬人罷了。不谷可以給你四十萬,何須如此大費周章。”
項燕神情黯淡下來,“臣仔細盤算過了,按照他的主張,如果給秦國一年的機會,到時候秦國籌集起四十萬大軍,別說楚國,齊國也要跟著一塊完蛋。”
負芻臉上露出驚慌之色,“他就真的有這么神”
“大王,他的決策是經過秦王和滿朝大臣商議后才決定執行的,其背后是整個秦國在支持,秦太子年少,難道朝中諸臣也都年少嗎。”
“我知道這個人,他是想打一場代價最小,受益最大的仗。不過,整個秦國上下都對我楚國等同于韓魏一般,根本不把楚國放在眼中。所以才會集體做出這樣的決定。”
項燕聽了,整個人顫抖起來,“倘使秦太子敗,秦國損失不多;倘使他成功,我楚國顏面掃地,到時候就是亡國之禍啊”
負芻知道項燕一心為楚國,見他發自肺腑勸告自己,獻出良計。
負芻很難拒絕。
“好吧,好吧。”負芻輕輕拍著他的掌,“不谷準許你這么做。”
負芻望著沼澤平地,滿目含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