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燕眉頭直皺,可是他甚至沒有能訴苦的對象。
新鄭,扶蘇又收到了身在敵營之中的奸細秘密送來的消息。
扶蘇立刻派人去軍營請蒙恬、李信過來。
“我得到消息,如今楚國軍營上下人心不和。楚國兵臨城前,項燕卻久久不下令發兵攻打宛城,將士們紛紛猜測疑忌。對我們秦國來說,這時候要是采取行動比項燕慢一步,都會讓我們秦國損失慘重。”
“所以我決定立即發兵。由一猛將率領五萬人馬,夜間襲擊平與。”
平與:也做平輿講
“宛城、平輿,項氏封地,剛好都在一條線上。宛城最東,平輿在中,背后靠的就是項地。”
項氏的氏,本來就因為封地在項所以才得名。故名喚項地,但是實際上相當于一座大城池,只是那面的土地,都是屬于項氏一族的。
而少年時期的項羽,本身就是當時家世顯赫的地主家的繼承人。
而后期歷史上,項羽表現出對楚國土地的種種執念,也就源自項氏一族的歷史,在當地的榮耀。
言歸正傳。
扶蘇認為,“這宛城距離平輿,足足有幾十里路程,行軍三天三夜都不能到。我知道項燕臨行前,楚王答應給項燕四十萬兵馬,現如今他手上只有二十萬兵馬。”
“我猜想,就算楚王沒有給夠他四十萬,但是他一定在別處部署了兵力。恐怕兵力還不少。眼下楚國雖然號稱帶了二十萬兵馬,實際上只有十二萬人在宛城前。”
“項燕此人和別的楚國大將不同。早在楚國楚考烈王在世時,就曾指著項燕說,他以后是可以做大將軍的人。楚王負芻繼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任命項燕為大將軍,這些年他一直都在整頓兵馬糧草,對楚國各城池,人口、地形地勢的情況十分熟悉。因為他治軍嚴謹,楚國百姓也都擁戴他。”
“他帶兵到宛城,始終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可見對我并無輕敵之意。光是這一點,已經勝于諸多將軍。”
“他一定備有后手。準備隨時應付我軍。我猜項燕一定來到,我軍如果要入楚地,一定會采取兵分兩路的方法。我們就來個將計就計。”
“平輿本就是此次項燕大軍的本營,我想兵馬糧草一定都過此城。而平輿背后,正是項地,項地千里足以為楚軍支撐供應糧草。”
“一旦我們有人進攻平輿,對于楚軍來說,就是截斷糧草。楚軍聞言,勢必鐵了心要回去。這時候,就是我們反攻的好機會。”
“可是平輿背后有項地,項燕也一定在其他城池備軍。我軍人數上并不占據優勢。一旦楚軍要回擊,我軍將士恐怕會葬身魚腹。所以進攻平輿的人,一定要不能戀戰。一旦見到敵軍前來,立刻撤退。二位將軍以為,誰能勝任這樣的事情呢”
原本計劃好的突襲平輿的人,就是李信。
可是太子扶蘇之前沒有告訴將軍李信,要他打了就撤。
李信到現在都感覺懵懵的,喉頭處也是一緊。
他想占領幾座城池,怎么就那么難。
可是扶蘇是太子,又是大王親定的主將,扶蘇既然說了這樣的話,他就算是不爽,也不得不去。
上午鬧了點烏龍。和責編溝通時沒說清楚。請大家趕快忘記。我的錯,要是有存稿就好了。抱歉抱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