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越的嘴唇蠕動了一下。他想說些什么但是卻又說不出來。
太子的做法,的確是仁至義盡,只是這把公子胡亥關起來的做法。未免也太
“唯。”
公子胡亥,在新的歷史進程主線上,起步就是三年圈禁生活。
在新的宮殿里,胡亥除了書籍竹簡,也就是見到扶蘇、淳于越了。
在聽到淳于越對他轉達太子扶蘇的言辭之后,胡亥自己也內心深受觸動。
“大兄居然承認了。”胡亥摸著自己后腦勺上的頭發。
“公子,請潛心向學,學習仁義孝悌吧。太子說,如果公子以后再有乖張的行為,太子會親自懲罰公子的。”
“大兄要懲罰我”
“是的,公子。您也不想讓一心為您著想的太子失望吧”
胡亥低頭思索,大兄這個太子固然對他好。可是他們兩個,一個是未來的王,一個是庶出的公子。自己努力也沒有用啊,其他兄長也早就告訴過自己了,他們這些人生下來就是庶出的公子。
他們這些庶出的公子,以后最多就是領一些封地,然后娶幾個姬妾。
這樣的日子,比起可憐的庶民來說,已經很好了。
可是這個老師,要他學什么仁義禮儀。
胡亥對這個不感興趣,只是搖著頭問,“我聽人說,仁義是用來治理天下的,我只是個庶出的公子,能夠識字,未來擁有田畝和美女就已經足夠了,為什么要去做那么多不值當的事情呢”
胡亥本就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否則不可能得到嬴政的格外寵溺。當然歷史上的他繼位時也仍舊是保持一個聰明孩子的狀態。
淳于越本以為胡亥只是個可憐孩子,幾番接觸下來,發現這個孩子,實在是有點意思。
倒是和太子小時候有那么些相似的地方。
在接下來的教導過程中,淳于越的進展也并不順利。
胡亥在被扶蘇保護、優待之后,本性也暴露出來。
他不讓宮女干活,都讓他們陪著他玩耍。又把宦侍當做馬騎,拿來繩子勒住他們的脖頸。
淳于越在看到這些事后,自然咬牙切齒。
淳于越本來非常剛重正直的一個人,以家國為己任,就算自己得不到重用。那也是遵循儒家祖師的教誨,時機不到,就進德修業,靜靜地等候天時。
可惜他卻遇到了胡亥。
在戰國末年,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
那就是儒者不入秦。
可是當齊王昏庸起來,齊國的大儒們不得不將自己的政治理想投向秦國英明果決的秦王。
他們甚至期待自己的到來,能夠給秦國帶來一些改變。
可是淳于越等大儒尚且未和秦國如日中天,把持政權的秦法家有所沖突,自己卻率先遇到胡亥這么個公子哥。
淳于越越是看到胡亥這樣的本性,越是咬牙切齒,想要把他教育好。
可是他作為堂堂太子的師傅,又是當今天下赫赫有名的大儒,去教導一個牙齒剛長齊的小兒頻繁受挫,這種事若是傳出去,自然更加顯得儒家無能無用,而且會損傷他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