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卻捻著腮邊胡須。
“如果我料的不錯。秦國,快要變天了。”
王賁抬起頭,望著天上烏云密布的景象。
王賁大笑,“秦國的天,那得多大。父親怎么能只看到頻陽上方的天空,卻說秦國的天要變了。”
王翦聽了,只是嘴角抽搐,氣得雙眼一閉。
“得了,你氣死我得了。”
王賁連忙哀告,“父親,兒子只是一時失言。”
“失言”王翦呵呵笑笑,“這就是為什么你正當壯年,大王寧可用我這個老朽,也不用你這個榆木疙瘩的原因。”
王賁聽了,一時間找不出話來。
一如老謀深算的王翦所預料到的,秦國的未來就在這次選擇主帥出現了分叉。一場早有預謀的政變,從第二次伐楚主帥的選擇上拉開帷幕。
當秦王政返回咸陽宮,他忖度了兩三天。
嬴政比誰都清楚,這個決定的利害關系。
在頻陽的時候,嬴政并沒有問王翦,扶蘇能不能做到讓楚國和齊國在短短一年內覆滅的事情。
答案就在嬴政心里。
對嬴政來說,面子都是小事,里子才是最重要的。
甭管外人怎么看待這次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有人能夠為他在短短一年之內,滅掉齊國和楚國,完成這不朽的功業,嬴政根本不會選擇第三個人。
而且王翦再怎么說,都是外人。
王翦向寡人要六十萬兵馬,去攻打楚國,這六十萬兵馬,足夠把咸陽打下來三次了。
再者,王翦老了,他如果打仗死在了半路上那一切就全都完了。而且請一個暮年之臣去帶兵,楚國人會怎么想倒是次要,秦軍的士氣能不能隨著年老的王翦率領他們作戰而高漲起來,這又是一碼事。
嬴政思前想后,考慮了各種因素,他相信扶蘇出馬更為穩妥。
最后嬴政在朝堂上公布了他的決定。
“武成侯果真老矣。寡人決定,召太子還朝。”
嬴政最后選擇了扶蘇,當他在朝堂上宣布這件事時,趙高當場嚇得臉色一白,腿腳一陣陣發軟。
四十萬大軍,親自掛帥,這可是實權。
太子一旦得到這個權力,那不是反手就可以攻陷咸陽不對,我在想什么
同樣的,這個決定就像戰場上的銅鉦。
只輕輕敲了一下,便引得所有人警覺起來。
幾乎有一半的朝臣在聽到這個決定后心里泛起了嘀咕。
也有一半的朝臣那是想都不想都支持。
只是所有人卻都不約而同地道,“大王英明”
對于太子扶蘇的軍事實力,那可謂一出道就是巔峰。沒有人對扶蘇的能力表示懷疑。
只是這些年高德劭的大臣,他們見過了太多的是是非非。
王剪和眾人都看得出,嬴政為了快速取得勝利滿足自己的心愿,似乎已經走上了一個錯誤的道路。
讓太子執掌兵權,在過去的歷史上,幾乎很少有過這樣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