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納悶,怎么每個人都對自己說這樣的話。
“難道以前的我,很魯莽嗎”
“這倒不是。將軍您一直在軍中都是勇冠三軍的人。只是過去您只是一個人在戰場上以一敵十。現在您是在鼓舞將士們去以一敵十。”
李信恍然之間有所領悟。
“我曾經聽人說,打仗和用兵是兩回事。看來現在的我,走上了用兵的道路啊。”
千夫長們齊齊問,“李將軍,您也教教我們唄。什么是打仗,什么是用兵”
李信搖搖頭,“我又不是太子,解釋不來這些東西。不過,行軍和打仗的區別,真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東西。”
“如果非要讓我形容一番的話,同樣是秦楚交戰,秦楚各有四十萬兵馬。打仗就是四十萬對四十萬。但是用兵不同,用兵的話,假如秦國有四十萬,卻可以制造出百萬人對陣楚國四十萬的效果。”
眾人驚訝,“竟有這么神奇”
“其實在過去,我們秦軍打仗雖然不提兵法,但其實一直在用兵法而不自知。我們秦國的實力高過任何一個國家,憑借著這股氣勢,我們打仗時一直勢如破竹。”
“其實現在想想,秦趙、秦韓、秦魏雙方的兵力未必有那么懸殊。很多時候,都是勢大于形的結果。”
“但是一旦遭遇趙國、楚國這樣的國家,他們這兩個國家的實力不算小,又有兵家在后面相助,于是我們秦軍的優勢就在他們兵法下被削減。”
眾千夫長聽得入神。
一千夫長道,“這么說來,我們只能算個打仗的將軍。這用兵,還得看太子的啊。”
又有一千將忍不住道,“天哪原來是這樣。我一直覺得大王當初請那個先生繚留下實在是不值得,封什么國尉,指揮軍事。原來是這么回事。”
“哎好好的怎么提起國尉來了。”
“你難道不知道,太子是國尉的學生。太子之所以兵法好,那都是國尉的教導。”
“胡說太子天賦異稟,和國尉有什么關系。”
“要不是國尉出面,太子能出來指揮我們”
“可是國尉要那么厲害,為什么讓太子上戰場。這說明國尉不如太子。”
“行了,別拍太子馬屁了。太子又不在這里。”
“這怎么能是拍馬屁呢這楚國這么難打,要不是太子,莪們現在還不定在什么地方呢,哪有這么好的機會直接偷襲楚國的心腹地帶啊”
“這倒是。楚國真的是很難打啊。我們過去一直以為,楚國不行了,結果楚國人竟然負隅頑抗,他們居然能堅持這么久。”
不知不覺間,千將們展開了一個和秦國未來命運息息相關的話題。
“我就一直覺得,秦國攻打楚國犯不著。你們說光我們打下楚國來,就要費這么大力氣,來回走多遠的路。這以后怎么治理啊。再設置郡縣”
“光打仗都這么費勁了,以后治理怕是難上加難。要我說,這個仗還真的得太子這種打法才行。否則我秦國大傷元氣,就為了這么些不毛之地,犯不著啊”
這番話十分中肯,引得這些千將們紛紛點頭。
“說的是”
李信聽到這個,自己也忍不住盤算起來。
說的是啊,這么大的地盤,以后大王能治理得過來嗎。
還不如分給列侯一些。
畢竟大王要的是天下一統,那天下一統后,不就應該又是裂土分封嗎
想到這個,李信頓時又興奮起來。
作者閑聊天下一盤棋啊。啥都和政治有關系,寫起來真的千絲萬縷的聯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