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有幾十多個博士,有人曾經因為蕭何出身鄉野,沒有跟從過名師,又沒有學派傍身,但是卻憑借太子的喜愛,就去整理諸子百家的典籍感到自己被冒犯。
他們憑借自己的職權,聯合起來去突擊檢查蕭何的工作。
結果蕭何寫的每個字,都是經過考證的,他不確定出處的典籍章句,就在一旁寫下批注。
等到這些人來檢查的時候,蕭何已經短短幾天的時間寫了一大筐。
當然,還有曹參和幾個小吏一起幫忙,不過大部分任務都是蕭何完成的。
蕭何也因此得到了那些博士仆射的敬重,大家都稱贊他是非常有才華的人。
甚至有人倚老賣老,勸蕭何拜入儒家門下,日后也可有個傍身之處。
不過這些,蕭何都拒絕了。
蕭何說,“勞煩諸位仆射親自勸說,只是我只是一介布衣之身。對學問這樣的事情,只能像個孩子一遠遠地站在山下觀望,若是讓我拜入師門,和眾人一起探討學說,我是不夠格的。”
蕭何非常謙虛地拒絕了這件事,對那些明顯不懷好心的仆射也都很禮讓,這不僅讓他免于一場口誅筆伐的災禍,更讓他在咸陽城贏得美譽。
蕭何卻不在乎什么美譽不美譽的,他只在乎自己今天的日子是否過得踏實,有沒有辜負太子所托。
漸漸地,咸陽城里的人給蕭何送了個外號。
小廷尉——
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稱呼。
咸陽城中的人,都認為蕭何做事細致,辦事秉公,待人平易,像極了他們的廷尉李斯。
不過李斯辦事是否秉公,另有一說,但是他辦理的所有案子,都是程序正當的。單從形式和程序上來說,幾乎是完美的。
反正蕭何剛到咸陽,就讓眾人把他和李斯相提并論,非常了不得。
以至于嬴政聽說了這些事,也忍不住想要召見他。
于是,蕭何憑借自己的才能在咸陽城迅速出名,被秦王召見前去章臺宮。
其實,嬴政只是好奇,自己的兒子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通,竟然憑借做夢找到了一個可以和李斯媲美的人。
你問嬴政是否相信扶蘇真的做了那個夢,他當然不相信。
“太子是寡人看著長大的。你大約是不知道。太子的嘴里幾乎沒有一句是真話。可是他也不說假話,只是逢人說上三分。”
“他說的那個夢,是騙你的。”
嬴政腰上挎著劍,笑著跟蕭何這么說。
蕭何回憶起之前劉季告訴自己的話,便對嬴政說:
“我聽人說,天下的人都畏懼大王,都敬仰大王。咸陽城里的臣民,都佩服大王,敬拜大王。大家都只知道大王,而把太子當做是您的臣子一樣。”
“但是對于微臣來說,大王自然是天,只是天俯瞰群生。可是蕭何只是太子屋檐下的一個人。太子驅車相情,對臣百般照顧,禮遇有加。這樣的恩情,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能使我去質疑太子。”
蕭何也不知道怎么的,他本來也挺怕秦王的。
但是見到秦王之后,不知不覺就開始維護太子。
秦王見到蕭何這般坦然,忍不住問,“你這是眼中只有太子啊。”
“太子眼中只有大王啊。”
嬴政聞言眼中自然滿是對蕭何的欣賞。
“你這樣的人才,跟著太子只能去整理文書。若是你有意要做大事,我可以讓你做廷尉啊。”
“大王的廷尉,只有李廷尉一人能夠勝任。我微末之才,做個太子舍人都會引起非議。若是成為了大王的廷尉,天下人嘲笑我不自量力事小,怕是要責罵大王識人不明了。”
嬴政由此對蕭何自然是更加喜愛。但是他知道,蕭何的心已經跟著扶蘇走了。
后來也就不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