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大的帽子,還是讓自己的其他兄弟或者大儒們幫著自己頂吧。
將閭道,“大兄對我們投之以桃,我等自然當報之以李。以后大兄說什么,就是什么。我會按照大兄的指導,參悟領會諸子百家學說,掌握其經義。”
將閭也是十八歲的少年,但是他覺得扶蘇就像是上天降下來的人一樣,太神奇了。
而且自從扶蘇打贏了楚國的戰事回來,整個人就變了好多。
變得更加威武,更加強勢了。
高站出來問,“大兄您認為我們幾個也是能夠在未來開宗立派的人嗎?”
“為什么這么問。”
高皺著眉,“我聽老師說,大兄是要我們去成為超越老師的人,那超越了現在的老師,不就是可以開宗立派了嗎?”
扶蘇搖搖頭,“我所說的,本來就是圣人說過的東西。所以你們不要認為我懂得什么非凡的道理。至于超越自己的老師,我想如果這樣片面的理解,那你就錯了。”
“道理既然是真的,那它本來就是無可辯駁的,不可置疑的,它只能被求證。所以在我看來,根本用不著再演說什么道理。”
“我認為,天下真正應該治學的人,是把學說中的道理真正做到,真正踐行出來的人。所以踩在老師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是做的比老師更加出色。”
“這就好比,老師只是告訴你們經典的講解,但是你們卻真的能做到。這樣的話,你們就是出師了。”
幾位王弟聞言,自然更加崇拜扶蘇。
將閭又問,“那大兄,你能告訴我們,我們該怎么學,朝著一個什么樣的方向去鉆研這些經典。我們沒有大哥你這樣的天賦,我們并不明白怎么去理解原典,更不要說是接近圣人的道理。”
“行。只有實踐才能驗證真理。要想去理解經典,肯定要去靠行動來得出結果,這樣才能理解真意。”
扶蘇覺得,這么大的事情,他的這些弟弟們起碼還要學十幾年才能夠勝任。
還是先哄一哄他們。
自己也是學中文的,知道做學術要熬過很寂寞的時光,這樣才能見到一方天地。
他不知道自己的弟弟們能不能吃得下這樣的苦。
好在起步夠早,秦國有這么多有才能的人,他們本來就閑著沒事做,這下可好,讓他們一起進入太學,教導二十多位公子。
假以時日,一定能見到效果。
到時候天下學說的解釋,不再依靠世家和士人了,全仰賴王室貴族。
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逐步確立官僚體制,再到嬴政上臺,徹底清除國內貴族,奠基官僚制度。
王室的利益就已經和臣子不一致了,君王的利益,和庶民的利益被捆綁到了一個高峰。
這些王弟,他們身上也已經背負起了維護王族權力的重任。
只是他們現在年紀還太小,并不清楚他們進入太學學習到底意味著什么。
要想天下的吏民都賓服于他們,就得保證他們過的夠好,這就需要讓君王和臣子都做到極致。
所以他們以后,要過得苦日子還多著呢。
這些弟弟們還是一臉迷茫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