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解法就是實業興邦。”
“民生大事,全在就業。”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天下庶民,哪個不是吃苦耐勞。只要給他們能夠讓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財富的機會,憑借他們的能力,家家戶戶生活條件漸漸好起來。到時候家中有了余糧、余錢。”
“庶民心中自然感到踏實,也會對國家的治理感到有信心。”
“在這個時候,維護什么詩文的面子呢。就讓他們發展這些行業吧。”
一群人聽了扶蘇這話,哪個不是對他心生佩服。
有那么好幾個瞬間,久在鄉野之地見慣了庶民那些狹隘思想的劉季,他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
萬一太子心中那個美麗的理想真的能實現呢。
雖然它看起來真的遙不可及。
畢竟站在他眼前的太子是這樣一個人。
有他在,憑借著為民的公心和政治智慧,他又有什么事情完不成呢。
蒙恬忍不住問,“這么說來,太子完全可以借著眼下齊國興起的倒賣詩文的氛圍,開始炮制書籍。”
蒙毅尖叫,“用紙嗎?!我一直在等著紙張在全國被推行。”
呂澤和曹參則問,“是太子與楚國交戰時,使用奇謀之時用的紙嗎?”
蒙毅:“那是當然。太子可是發明了紙的人。太子,既然咱們已經想到了這個好主意,趕快上書一封告訴大王吧。”
蒙恬遲疑了一番。
這個紙張,是傳播文字最有利的工具。但是見過一屋子紙的蒙恬,他很難想象那些紙攜帶著文字,被流傳到各地的后果。
“太子去年秋才在上林苑里提出要把控言論,加強對流傳文書的監管,還有阻止諸子百家胡亂再解釋經典釋義,以愚弄民眾。”
“一旦打開這個渠道,使其成為一種商業,讓士人從中謀利。恐怕會出現大亂子。”
“一來人心險惡,他們以自己的利益為重,不會在乎文書上的內容到底會給其他人帶來什么影響。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是專挑庶民喜歡的去寫。”
“民眾一向都是喜歡危言、謠言。靠書籍造成的破壞,恐怕比戰爭還要可怕。”
“二來,六國遺貴尚未被全面清除。如果他們借著機會,掌握紙張技術,到時候用太子制造的紙張來攻擊太子呢。”
蒙恬的意思,自然是不要給士人這些東西好。
“如果,讓他們在官府的監督下,手抄制書呢?”扶蘇又問。
“有才之士,都心高氣傲,尚且不愿意寄人籬下。何況手抄制書這種事呢?在他們看來,如果他們成為不了上卿、大夫,人生就是白活一場。”馮敬站出來說著。
扶蘇聽得煩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們說到底要怎么安撫這些士人。如果他們得不到好處,自然不愿意歸順秦國。士人不歸順秦國,又怎么愿意幫我去宣揚一統天下的思潮。”
“時至今日,還是有無數人冥頑不靈。沉浸在舊時代。”
眾人都低下了頭。
“都出去好好想想,沒有想出辦法的人,不許再來覲見。”扶蘇冷著面孔,“也包括你們兩個,劉季、呂澤。”
不讓這些底層出身的人站在帝國統治者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他們永遠也不知道做一個決策到底有多難。
而只要是決策和決定,肯定有利有弊。
但是這兩個人,方才聽蒙恬論政時,流露出異樣的眼神。
尤其是劉季,仿佛庶民因為是庶民,地位卑賤,沒有權力,承受繁重的勞役,所以他們就是正人君子了?
荒謬。
劉季黑著臉,他一句話都沒說,這就被殃及。
一群人都灰了臉慢慢退出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