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自然盯著王綰,臉色一黑。“丞相年老了啊,現在做事都力不從心的。”
哪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愿意被人這么說自己,王綰頓時生了氣。
看到王綰老頭這樣,嬴政這才高興了。
打那以后,沒有人再敢在嬴政面前提詩文的事情。而嬴政也很快把李斯寫的那首詩給丟掉,實在是越想越惡心。
嬴政實在難以置信,自己一世英名,險些毀在這種屌事上。
“趙高,以后寡人再喝酒微醺,誰勸寡人寫詩助興,伱就給寡人將他的名字悄悄記下來,等到寡人醒來之后告訴寡人。看寡人不拔了他的皮。”
趙高自然也黑著臉答應下來。
——
咸陽風氣如此,人人沉浸在歡樂之中。
但是某位張姓美男子,自從跟著恒陽君在楚地指揮大軍大殺四方,威震楚國之后,從此他就對恒陽君念念不忘了。
這自從回到了咸陽,他憑借功績,成為了秦國五大夫。
這可是秦國歷史上比較罕見的事情。
文士入軍,最后得到了武將的爵位。
當然考慮到事情的影響,這個爵位不算高,但是這是非常巨大的勝利
軍功爵制的改動,就是要這么從一點點細微的事情著手。
步子太大,勢必會扯到蛋。
只有這樣一點一點磨損,讓文士入侵軍營,才能壯大士人在軍中的話語權,改變軍功爵制。
此舉的高明就在于,外人根本沒意識到,這是扶蘇要改動軍功爵制的辦法之一。
在領略了太子高超的政治智慧后,又在看到太子接連寫詩文向天下士人袒露心聲,張蒼覺得太子接下來為天下人所做的事業,當有自己的參與。
在一個雨雪霏霏的下午,張蒼頂著風雪入宮。
“大王,臣跟隨太子多載,與太子感情甚篤。太子人在齊郡臨淄,勢必想念微臣。請大王開恩,允許臣孤身一人前往臨淄輔佐太子。”
嬴政皺眉,“扶蘇從未在寡人面前說起你的名字啊。”
張蒼更是驚訝,“難道太子在大王面前提起其他人的名字嗎?”
“豈不聞劉季、蕭何之流。”
嬴政打量著張蒼,此人長得倒是英俊,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張蒼固然心里委屈,但還是道,“臣聞太子此去臨淄,是為自請。”
“乃為四件事。一監管百家、二統一思想、三追捕六國在逃貴族、四為安撫人心。”
“此四件事,皆事關重大。微臣昔日為荀卿門徒,年輕時便與當今天下齊魯大儒做過同窗,臣若是前去臨淄城,勢必能夠助太子一臂之力。”
嬴政這才許可。
就這樣,張蒼踏上了追隨扶蘇的道路。這時候正是冬日,風霜凌厲,雨雪交加,凍得人五指不能舒展。
但是張蒼十分堅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騎馬抵達了臨淄城。
去往臨淄城的路上,張蒼卻聽說了一些事情。
原來當初扶蘇前去臨淄的路上,曾經沿途一直收拾古來戰場遺址,還有將士骸骨。
此舉引得一些本就心地善良的老人、婦孺十分敬佩扶蘇太子。
所以他們在路上歡迎他,給秦軍食物和水喝。
但是這些人卻只是極少數。這些極少數的人看到,秦太子在努力掩蓋戰爭留下的瘡疤,試圖讓下一代過上沒有戰亂影響的和平生活。
而大部分人,還沉浸在舊時代,沉浸在濃濃的仇恨之中。他們不愿意接受秦太子這樣的行為,在他們看來,這是秦太子在討好他們。
通過討好他們,去博取他父親暴君嬴政的喜愛,以此來維護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