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提著劍悄悄地離開了。
諸子門派來的人太多了,有的直接上兩個代表。儒家的人沒有讓人失望,上來就說是要實現堯舜之治。
儒家八派依次上前。
讓蒙毅感到意外的是,子張氏之儒言談舉止都是正人君子的做派,沒有像大家說的那么不堪。對于其未來發展,他們竟然自己主動提出說,“孔子言論之中有不妥的成分,應該被剔除。”
這些話自然讓其他七派的人聽著不爽。至于其他門派,他們也不許離開,都說了諸子公證,彼此監督,作證,分析、反省。
只是在早就聽過了扶蘇言論的蒙毅看來,這個子張氏頗有可取之處。
子張氏之儒者們說,“子曾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言不忠信,行不篤敬’。可是實行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實堅定,這樣的人怎么能說有,又怎么說他沒有?”
“君子學習了圣人的教誨你有所得、有心得,但是守著所得不肯去做法布施,不肯去弘揚、不去跟別人分享,這是太狹隘了,所以德就孤了。”
“所以吾子張氏之儒一派,就是要做到學習了圣人的教誨,明白了真正的道理,一定堅持弘揚出去,傳給世人。”
子張氏之儒,說得實在是洋洋大觀,非常動聽。
蒙毅和其他隨行而來的士人一邊聽,一邊記錄。
隨后就是諸子百家和秦國官府一起給他們打分。諸子百家對于秦國派來的這兩個人很是不服。都太年輕了。這就導致他們在投票時一個個猶豫不決,總是認為自己的決定應該會左右大局,所以十分慎重。
這個時候,張蒼忍不住出來說幾句話。
他望著子張氏之儒弟子道,“吾師曾言,弟佗其冠,祌禫其辭,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
“帽子戴得歪斜欲墜,話說得平淡無味,學禹的跛行,學舜的快走,這是子張一派的賤儒。”
“我沒想到,你們竟然有膽量站出來說話。連你們老師的話也敢搬出來說。實行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實堅定。這樣的人確實沒有什么價值。”
“但是那些不懂得德,卻又不了解道的人,假托先祖的名義,四處游說標榜自己,這樣的人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張蒼的話,頓時讓兩個弟子瞠目結舌。
他們呆呆地望著張蒼,隨后婉言相告,“假使太子使用我們,我們可以游說天下人,讓天下人都夸贊秦國的好。”
“放屁!”張蒼大罵,“退下!”
眾弟子門派見狀,一個個的手都開始顫抖起來。他們紛紛改掉了自己之前的所作的選擇,又重新寫了起來。
張蒼望著眾人,胸腔里還是冒著火。
蒙毅望著張蒼,第一次覺得這個大塊頭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就這樣,子張氏賤儒就此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他們當天之后就夾著尾巴悄悄地溜走了。張蒼的義正言辭,蒙毅的剛直不阿,已經夠讓他們畏懼了。
誰還敢說,這兩個年紀加起來不滿八十的男人當不起這次主持大局的任務呢。
事實上,也沒有人比他們更合適了。
當然,當初孔子的弟子子張所說的言論,都被秦人保留了下來。
接下來,就是顏氏之儒了。
顏氏之儒,他們的子孫后代乃至徒弟,都是顏姓。在理論上開創這個門派的,正是顏回。
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也是后人認為真正得到了‘道’的師者。
這一派人,很是實在。他們的衣服很是樸素,有的甚至是夾襖,在這個冬天,若不是這大殿里供著火盆,他們現在恐怕都要凍僵了。
他們就坐在距離張蒼不遠的地方,外人都以為這次顏氏會派個衣著比較得體的弟子上來。
結果他們上的就是衣著最寒酸的弟子。
對于蒙毅來說,光是看到顏氏之儒這兩個弟子,就已經足夠消除蒙毅自身的高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