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子百家里,孟子就很反感墨子。
墨子和孟子,他們兩是同時代存在的人。
但是孟子曾經公然發表了很多言論專門攻擊墨家。
對于孟氏之儒來說,看到墨家這樣的學說滅亡,簡直是心頭一大快事。
所以孟氏儒門弟子后生聽到掌門宗師這么說,就很生氣。
“師尊,《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曾曰: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
“像墨家這樣的學說,空談仁義,毫無禮法等級秩序填充,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學說留存于世。那出現的將會是禽獸世界。”
早在孟子,他就敏銳地意識到了墨家這種極端平等、自由、仁愛的世界是很荒唐的。他已經在當時就無差別地攻擊了某占據大半美洲大陸的國家。
“孟子曾直言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當時的禽獸不含道德辱罵的意思,尚書中有‘百獸率舞’之語,孟子這話中的‘禽獸’與‘百獸’相似,指與人類文明相對的自然動物界。
可是,當孟子和墨子一同出現時,廣大的下層民眾卻并沒有追隨孟子,而是更加喜歡墨子。
因為對于底層的民眾來說,他們更愿意接受墨子的兼愛平生,也就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地位。
他們也認為君王、臣子、父親、兒子,他們之間是沒有倫理等級秩序的。
當時的民眾,已經深受各種戰亂和壓迫啊!
早在他們之前的一百年,就已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了。
見到了這些場景后,民眾自然不會相信儒家。明明上面的人都做不好,你憑啥讓我做好。我做好不就是我吃虧嗎。
所以底層民眾堅定不移地追隨墨子。
他們不相信儒家的那一套了。
所以孟子固然說民貴君輕,堅持認為民眾的生機才是最寶貴的。
但是!跟從孟子的民眾還是少數。
畢竟孟子穿著干凈整齊的衣服坐在席位上和大家論道的時候,墨子戴著斗笠、卷起褲管帶著弟子游走田間,幫助民眾改造水渠,改進農械工具。
這樣的墨子,在當時天下人心目中簡直酷斃了!
所以大家都愛聽墨子講話,堅信墨子說的是對的!
這就是偶像的魅力所在。
然后孟子就針對墨子的“兼愛”發起了激烈的攻擊。
孟氏之儒的掌門聽了弟子的看法就說,“善。”
“你真的理解了墨家和儒家的學說。墨子主張“兼愛”,是指對任何人都要有相同的愛;而孟子認為“親親,仁也”,愛自己的親人,如愛父母長輩就是“仁”,而這與墨子所謂的兼愛是沖突的,因此孟子認為這“是無父也”。”
“孟子認為愛自己的父母親人是基本人性規律,而墨子所說的“兼愛”是要求大家對所有人的做到一視同仁,無差別地對待一切人,抹殺了倫理、親疏、等級、尊卑,是有悖于人性規律的,這樣要求的結果很可能導致人人看似善良,但實則情感扭曲,人性的基本規律扭曲,容易走向極端。”
“另一方面,墨子試圖在“兼愛”的基礎上使世人‘非攻’,和平然后‘尚賢’,創造出一個不需要暴力也能令人幸福的新天地。但是墨子主張的“兼愛“需要通過高度集權統一的政治形式來推進實現。”
“從墨家學說誕生之時,就注定了日后墨家會和秦國融為一體!墨家已經融入了秦國,秦國的太子自然會拼命維護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