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門生聞言,一個個互相議論,忍不住連連點頭稱贊。
從張蒼的傳達的詔令可以讓眾人看到,扶蘇的心意非常堅決,這次諸子百家,就是給天下庶民開的。
以這樣的心意,何愁無法打動昔日本來就都是為庶民請命而發源誕生的諸子百家呢。
張蒼的話,也確實是鐵打的事實。這是過去貴族和士人做學問一個很大的弊端。
先上車的人和后上車的人,他們永遠也都無法理解體會彼此。
那既然如此,每天鮮衣怒馬的人,談何能夠研究設計出一個保障那些衣食不足的人的制度呢。
這本身就是個謬論。
“所以這一次質詢,太子下令,安排一些原本就是庶民出身的秦國底層官吏來作為質問者,諸子百家作為回答者。”
“諸子百家,要讓秦國官府同意留下,又或者留下之后,日后向什么方向發展,就在今日的集會辯論上。那么今日的集會,不僅要給當今天下人一個交代,也要給后世子孫后代一個交代。”
“今日的質辯,看似比日前的形式流于簡單,但是絕對不可以兒戲。今日諸位的言行舉止,日后都將成為天下人議論的對象。請諸位慎重。”
諸子百家的領袖,也紛紛站出來說話。
“既是為天下生民、為后世子孫而開設集合,我等勢必傾力配合,全力襄助秦國。”儒家孟氏派的宗師,年近七旬。
在他出面后,孔鮒、荀卿后人、紛紛站出來附和。
儒家并非不懂得變故,恰恰相反,他們是最懂得擇時而動的一群人。
在歷史上,很多儒生在天下一統后,都是接受了秦國的招安,去往咸陽城安家。
只是之后漢朝建立,他們的屁股坐在印刻漢王朝紋樣的席子上時,有個人把他們儒家上下弄得很不爽快。
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
歷史上的漢高祖,如今扶蘇的衛尉官劉季。
有了儒家帶頭唱戲,其他諸子百家自然紛紛跟著響應。
張蒼望著儒家的門生師徒,心中十分寬慰,他們儒家,現在可算是天下第一大宗了。
太子曾經多次讓他改造儒學,雖然學問理論未成,但是他已經琢磨出來了一套禮法、音律,這些對于未來的秦國絕對是大有裨益。
張蒼信心滿滿地望著自己的同門師兄弟。
這個時候,他還沒意識到扶蘇的安排將給師門帶去怎樣的災難。
“要為天下庶民所認可,自然當有庶民參與。太子認為,過去諸子百家集會,從未有一字不識的庶民參與。但是一字不識的庶民,即便登上此臺,恐怕也說不出所以然。”
“所以今次,太子開了先河,請了來自秦國的一士一武;又請了來自六國的吏與庶。由這四個并非高官、名士、大學者出身身份的人來質辯。”
“諸位認為這樣的決定公允合理嗎?”
諸子百家一個個紛紛低頭,他們本來以為是什么世外高人,結果是太子身邊的家仆一類臣子。
儒門弟子竊竊私語,名家、墨家擅長辯論,自信能夠拿下這一輪。
道家、陰陽家、雜家、兵家、縱橫家一個個都覺得今天這輪質辯水很深。
張蒼看到大家都在小聲地議論,就說,“既然沒有人反對,那大會正式開始。”
“等一等——我有問題。”叔孫通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