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這樣的四句話,落在嬴政的耳中,難道會是喜訊嗎。
嬴政聽到這四句話,他腦海里浮現出的則是祖先們和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度走向被瓜分的畫面;以及秦國王室的子孫后代則被諸侯國集體迫害的畫面。
所以,嬴政在見到眾人齊齊附和王綰的意見時,他露出了十分滿足的笑容。
只是那個笑容在李斯看來不太和善。
而王綰堅信,要想讓秦國長久地保住天下,就要使得秦國的力量絕對性地遠遠大于分封諸侯國的總合。
所以,王綰在劃分地盤時,幾乎是把諸侯國的命都遞給了嬴政。只要有誰敢胡作非為,嬴政絕對可以單手滅了那個國家。
而眾臣對于王綰明顯偏心于嬴政,也都各懷心思。
他們都認為,這是王綰為了獲取最大的封地,所以故意這么說。
比如沒有能夠參加這種高級會議的姚賈,他事先就知道了消息,此時的他正在家里吐槽,“他是丞相,功勞最大,所以想要追求最大的封地。眼下進言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事實上王綰的苦心,既沒有得到眾臣的內心認同,也遭到了嬴政內心深處的厭惡。
為了嬴政和天下,王綰只能犧牲他的追隨者的利益。
否則,這些年的辛苦都被白費了,天下的庶民也根本無法過上安穩的日子。
但是雙方都沒有表露出來對王綰的厭棄,他們的反應讓王綰對局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在其他臣子都附和王綰之后,之前沒有表態的李斯、蒙武,他們也跟著附議了。
這樣一來,就是所有的臣子都附和王綰的意見。
因為他們看到王綰所做的利益劃分,嬴政是得到了最大蛋糕的人。
他們都了解自己所鐘愛、追隨的大王,須知大秦國的蜂后,深受秦國的臣民擁戴,他們愿意為他源源不斷地奉獻。
而漸漸地,蜂后嬴政霸道、專權、任性、自私自利的本性也為他親近的臣子所了解。
大家都不約而同選擇了王綰的方案,好滿足嬴政的權力需求。
郡縣和分封并列,這幾乎是此時的大秦帝國最佳的選擇。
臣子全票通過。
這場會議,自然很快就結束了。
嬴政笑著對眾臣說,“看來未來的天下,大概就是如同丞相所說的這樣了。”
有幾個人稱贊王綰,“丞相為天下萬民而憂,苦心孤詣,提此善舉,日后天下臣民都會記得丞相啊。”
王綰很平和地說,“我當初走入朝堂,為的就是這一天啊。”
大多人只是笑笑。
尉繚則憂心忡忡地看著嬴政,他感覺嬴政今天平靜地不像話。
怎么今天這種日子,不癲了啊?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