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困惑,扶蘇此前從來沒有給我送過禮物,為什么單單這次從齊郡回來,送我禮物呢。是因為知道自己自作主張沿路查處那些偏僻鄉邑的作為是不對的嗎。
明顯是犯了錯,刻意前來討好。
“什么禮物?”嬴政語氣平淡,心思也變得讓人難以琢磨。
“臣此去齊郡,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種適合如今天下大一統局面的治世思想,以便幫助父皇治理天下。”
“這個思想輔佐配套帝國在全境內實施的郡縣制,可以保證大秦帝國延續千年。”
嬴政本來打算找機會修理一下扶蘇,最好把他趕去隴西、巴蜀之類的地方,趁機減輕他的政治影響力。
畢竟現在的帝國有他嬴政一個人就夠了。
但是扶蘇所獻上的東西,明顯讓嬴政心動了。
“朕知道你已經整飭了百家,裁減了諸子百家的分支。此舉固然招致了不少人怨恨你的作為,但是諸子百家內部卻因為你的作為,紛紛臣服于你。”
“聽說你為了招攬他們,特意做了不少詩。甚至提出來了一個治學的主張。現在天下士人,沒有不賓從你的。”
殿里香風繚繞,鼎爐內騰起裊裊紫色煙霧。
“這些事情,本來都是臣的職責所在。”
“那你要獻上的禮物呢?”
“我經過反復思量權衡,意識到一個極大的問題。儒家的學說不合時宜,好比空中樓閣,無法為當下的大秦帝國所建立的郡縣制服務,更無法適應父皇建立的皇帝制度。”
“而秦法家,固然為秦治國理政之根本。但是在韓非子之前,乃至韓非子之后。其實并不存在這樣一個獨立的學說,更無從談脈絡和體系。”
“事實上,經過我周游各國,訪問賢士,詢問民眾的結果來看。秦法對于秦人來說,過于嚴苛。而對于六國的民眾來說,秦法更是和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慣大有出入。”
“秦國不能拋棄秦法治國,法是我秦治理天下的根本。但是若要用秦法家的思想,比如大肆提倡韓非子的學說,只怕是會引得天下人非議。”
“天下沒有人愿意接受秦法家作為一個思想標準。從民眾的利益出發,他們對韓非子所提的治國之術很是排斥。民眾喜歡的是孟子,墨子的學說。”
嬴政聽了半天,皺著眉頭問,“這就是你給朕的禮物?”
“臣最后思來想去,為帝國、為父皇,想到了一個出路。這個出路,可以帶領帝國走向永不隕落的大道。”
“什么出路?”
“用墨家治國。”
嬴政捋著胡須。要不是扶蘇一直都是個正經人,他恐怕要懷疑這是扶蘇在拿他尋開心。
“墨家?”
扶蘇:“對。正是墨家。當初墨子死后,墨分三派。墨家鉅子相里勤希望能夠實現墨家兼愛非攻的理想,帶著墨家的門徒來到了秦國,希望能夠借助我秦國的力量實現非攻。”
“百年的時光彈指間瞬息閃過。如今我秦國一掃六合,也確實完成了當初相里勤前來秦國希望實現的愿望——非攻。”
“這都仰賴祖先神靈庇佑,父皇英明神武。否則換了任何人來,這一統六國的大業都不能在短短十幾年間完成。”
嬴政對政治是何等的高度敏感,如何聽不出扶蘇的話中之意來。
“所以,伱最后排除了儒家,放棄了秦法家,選擇了墨家。你打算要用墨家的兼愛非攻輔佐支持帝國的大一統,用墨家的思想來做皇帝制度的外衣。”
扶蘇對曰:“人性本惡。大部分人都是好逸惡勞之輩,強行讓他們飽受皮肉之苦,只會使得他們怨恨父皇,排斥我大秦帝國。這又何苦呢。”
“帝國要做的是對天下人因勢利導。運用深得人心的墨家思想,讓儒家的思想從竹簡上走出來,提煉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使之成為墨家的羽翼,幫助帝國扎根于天下千萬民眾,而非原有的秦國民眾。”
“墨家、儒家,都可謂深入人心。以墨家為體,用儒家追求倫理之愛代替填充墨家講究的兼愛,再用儒家所講究的君臣父子,代替墨家講究的組織體系,權力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