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一邊說著,一邊嚎啕大哭,用袖子遮面。
馮去疾也有意阻止,連連道,“太子,隔墻有耳啊。”
“事已至此,還怕被人知道嗎。我看我怕是活不過今年了。”
馮去疾聽了,也忍不住心里悲酸。
扶蘇干脆躺在地上,大嚷大叫。
馮去疾只能呆呆坐在一邊,看自己請來的這個瘟神。原本的計劃全部被打亂了。
馮去疾就這么靜靜地盯著扶蘇,他不知道扶蘇到底是真哭還是假哭。
約莫一炷香后,扶蘇甚至聽到了墻外有人走動的腳步聲,他忽然站起來。
“時辰將至,我若是再晚歸王宮。怕是要被父皇疑心了。右相若是無事,我先走了。”
馮去疾望著干凈的面孔,“太子,還是洗把臉再走吧。”
“也好。”扶蘇望著馮去疾,他難得微笑道,“幸虧,右相是個聰明人。”
馮去疾沒有說話。他被扶蘇擺了一道,眼下還回不過神來。
說起來,他找扶蘇,其實就和當初去長葛勸扶蘇一個意思。以扶蘇太子的身份,老老實實在宮里待著等著繼位,是對所有人最好的一種安排。
從上到下,除了扶蘇,幾乎都是穩定政體的受益者。既得利益者,根本不希望扶蘇這個時候搞事情。
剛剛做了右相不久的馮去疾,也是希望能夠推行嬴政的政策。
小人物怕官,大人物怕歷史。
馮去疾希望未來能夠成為青史留名的賢相。
希望未來能夠和嬴政一樣,在這由秦始皇嬴政開天辟地建立的皇帝制度時代十字路口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旦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做出錯誤的選擇,他會在史書上留下萬古罵名!
所以,馮去疾來找扶蘇,只是希望借助自己的丞相的身份,親口告訴扶蘇,讓他好好待在宮里,平息流言,保全所有人。
但是扶蘇的舉止,則讓馮去疾深感他是多此一舉。不過,他請扶蘇過來,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
給皇帝陛下挖了一個大坑,而讓太子輕松從皇帝陛下設置的泥潭里跳了出來。
馮去疾敏銳地意識到一個問題。
從上古時代到如今,華夏幾千年的政治文明已經開始有所變化。
馮去疾說不出這變化到底是趨向成熟還是趨向簡單。
總之,如今的時代,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諸侯王群立,眾人共同商量大事的時代。
伴隨著集權政治的誕生,政治人物之間互相切磋的方式,已經有所變化。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了。
也許它看起來是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不甚光明。但是這是這個時代的人共同作出的選擇。
人還是要緊緊跟著時代變化。
馮去疾送走了扶蘇,自己麻溜地命人關上了門。
扶蘇今日失禮之態,固然是權宜之計。可是這讓自信能夠‘平衡局面’的帝國右相馮去疾感到有失尊嚴,心里很不舒服。
——
卻說扶蘇坐在車駕上,心里思忖今天這個事情。固然他反應地極快,可是下一次不一定有這么好運氣。
這次是丞相愿意提醒他,可是下一次呢。
就每天朝見嬴政這樣一件小事,都能引起軒然大波,驚動丞相親自請他。還不知道咸陽城外鬧得多么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