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我呸,還不如齊王呢。”
“一天天除了人事,啥都干。”
嬴政不知道的是,他走之后,自己的‘得意之作’——李斯親筆寫下的傳世名作《之罘山石刻》不僅僅經歷雨雪風霜,還要飽受一方百姓唾罵厭棄。
齊魯之地,君子的故鄉。這地方讀書人可多了。
有了扶蘇在齊魯之地取得的杰出成果,得到天下士人的敬仰在先。
嬴政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齊魯之地的‘士人’們彰顯一下自己。他希望在天下人面前樹立下自己也是一個喜好文書、學富五車,懂得施加文教的國家,但是效果卻非常之差。
齊郡、瑯琊郡郡守,人在家中坐,只是在炎炎夏日里,靠著樹蔭打個盹兒的功夫,就聽到墻外齊魯之地的小孩們編歌謠在嘲笑秦始皇。
所謂編歌謠,其實就是唱大人說的段子。
前面就說到過,這齊魯之地,曾有荀子在此講課,門生眾多。荀卿一生著述豐富,研究天命,但是他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大儒,他還發明了相聲。
也就是如今街頭巷尾的到處充斥的雜技演員從事的行業。
那這齊魯之地,本來就文化人居多,再加上有了荀子四十年前助陣‘鄉民’,親自發明朗朗成頌的相聲。這兩者結合,再加上嬴政干得事情越來越多。
編排他的段子越來越多。
“瞧呀瞧呀!路邊有棵樹啊,名字叫五大夫啊!”
“聽啊聽啊!海邊有石碑啊,千百字言,沒有一件是秦皇干的事情啊!”
那一年,嬴政給天下人貢獻了不少‘歡樂。’從這一點來看,庶民們還是喜歡這個‘搞笑皇帝’的。
只是,這戍邊的將軍們,郡守們。他們聽著這些歌謠,一個個可就心思變了。
齊郡、瑯琊郡、巨鹿郡、薛郡、東郡的郡守、縣丞、秦吏、駐兵,他們在數量上不足原住居民的二十分之一。
每天茶余飯后還要聽這些歌謠。聽聽也就罷了,結果違法在外和小妾生的私生子,也開始在席子上拍手唱著這些歌謠。
在秦國的律法之中,凡是外派的官員、將軍。他們不可以在外成婚,私自有配偶,更加不可以有子嗣。御婢這時候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架不住還是會生孩子。
不得已,只能把新婦和嬰兒藏起來。
在已經犯法,和一旦被發現就面臨革職查辦的狀態下辦公,本來就是讓每個郡守都感到懊喪的事情。
正歇息,忽然聽到自己小兒子嘴里蹦出來幾句‘段子’,而門外的小孩也開始接應,大街小巷里一時間充滿了小孩子們的暗號。
孩子們紛紛指著自己家里的數大喊大叫,“看呀看呀,我家也有五大夫!”
人多的地方,就是歡樂多。
郡守自己聽見都笑得東倒西歪,合不攏嘴,又怎么會上報這些事情呢。
原先他們還戰戰兢兢,可后來聽到身邊的人更是清一色辱罵秦始皇,這些老秦人漸漸地也不把嬴政當回事了。
因為,實踐證明,嬴政管不了這么遠的地方。
大概,名言山高皇帝遠,就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吧。
言歸正傳,一開始在外的老秦人、嬴政曾經一手提拔的將領、郡守們都心意堅定,誓死要替嬴政鎮壓一方,實現那個遙不可及的理想。
可是后來慢慢地,他們的忠誠和堅守被三百六十天里每天三碗飯的平淡生活給消磨著,被嬴政‘疑似醉酒’巡行天下的荒唐行為給打擊著,被日復一日思鄉思歸而又不得的情感折磨著,被自己用來鎮壓庶民的《秦律》反向要挾著。。。。
人天生就有著這樣的‘弱點’吧,不能稱之為“缺陷”,又或者是“人性本惡”、“人壞”。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同樣的一件事,給一個人十年,他真的堅持不了。
漸漸地,痛苦和不得意,讓外派秦國官員和六國庶民漸漸打成一片。
在這種情況下,大秦帝國的外派官吏、外駐將軍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該要如何了,比如將目光放在某儲君身上。
在歷史上,就發生過許多可以考據的事實例證。
比如大漢王朝的功臣之一,如今馮毋擇的兒子——馮敬。他其實是被外派做駐地將領的那一個。
難以置信的是,當時馮毋擇正是陪同秦始皇巡行天下的重要官吏。馮毋擇曾經和嬴政一同登上泰山,完成泰山封禪這樣的大事!
可見馮毋擇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但是這改變不了馮毋擇的親生兒子馮敬走向背叛大秦帝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