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當時南部汝水和潁水之間的城池幾乎全是當時銅鐵器生產基地,尤其是其范圍內的陽城、陽翟、南梁、城父這四個城池更是成了韓國當時除國都新鄭外,經濟最為發達的四個地方。
而韓國這些地方都緊緊靠近當時的楚國,而且也利于楚國利用水路把銅鐵運到韓國這些地方來。
這四個地方生產的銅鐵兵器也是銷往了戰國七雄其它六國,哪怕是大秦帝國誕生前夕,其實天下各國的青銅兵器,其實也大多都是產自韓國南部。
在戰國時代,列國當然也明白韓國南部這個當時最大兵工廠的地位。縱觀戰國時期諸多大戰,基本沒有一次發生在韓國南部這些地區,也可以得到印證。
列國都不想也不敢破壞韓國南部這個兵工廠基地,畢竟損人不利己的事,沒有哪個諸侯國會干。
也就是說誰敢動韓國南部這些兵工廠,基本就是與天下為敵了。
就是在原先韓國南部一些地帶,如今的南陽郡所在,與潁川郡接壤。
而現在,這筆自然資源遺產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他自然不會閑著。
在扶蘇的建議和事先努力下,嬴政下令在潁川郡、南陽郡一帶開展了大規模冶煉鋼鐵,為了充分給秦國制造財富,滿足嬴政的私欲,乃至壓制那些降卒。
宜陽、陽城、上黨等地的鐵山,一時間涌入了數以萬計的礦工。
而秦國此時已經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鋼鐵冶煉技術,最頂尖的技術比如青銅冷拔絲技術。
秦始皇擁有天下最豪華的馬車,更配有天子六駕的依仗。在秦始皇的駿馬上,就配備著護甲。在駿馬馬頭之上,配備有纛。
纛的外形就像是玉米吐穗,青銅絲高高地冒出來,彰顯銅車主人身份之不凡。
【在秦始皇陵一號車前駕四匹銅馬,最右邊驂馬頭上有個小小裝飾品,它叫纛(dao)。秦國工匠在做銅車馬時,采用青銅冷拔絲技術制作。】
如此高超的技術,但是卻無用武之地。因為缺乏延展性好、耐用性強的合適材料金屬大批量生產。這導致這種技術只能成為皇權階層的審美之用,無法流入基層讓民眾使用。
事實上馬的護具,馬鐙馬鞍之類,打造一副并不難。難的是要在基層以實用工具的形式推廣開來,要能夠大批量生產,同時要有足夠多的戰馬配備。這樣才能打造一批騎兵。
在現有的條件下,即便有著高超的技術,可是沒有大批量的生產材料,那打造馬鐙、馬鞍,其用途只能和青銅拔絲技術一樣。
所以扶蘇在十年前就在嚷嚷著要鍛造不同品類的精鐵、掌握鍛造鋼材的技術。為的就是今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政治家要做的是給國家規劃百年乃至千年的事情。
祖龍的政治構思讓中國人使用兩千年,扶蘇自然要善用這筆政治遺產。
當然,扶蘇也在給大秦帝國規劃百年乃至千年的事情。在制度構建上,扶蘇已然沒有什么創新的地方,他能做的就是讓皇帝制度變得更加牢靠,能容納承載更多人,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在十幾年前,穿越者扶蘇就想過升級大秦裝備的問題。
現在,秦國掌握了核心技術,又獲得了大批量的勞動力,還有著韓國數百年兵工廠豐富經驗積累,絕佳的礦場。
雖然還有一些條件不夠成熟,比如軍功爵制尚未改革完成,打造騎兵會讓局面糟糕;還有就是,其實經歷了戰火之后,現在的天下,駿馬的數量大幅度降低。
都說好馬配好鞍,前提是得有足夠多數量的馬。
這都是扶蘇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但不管怎么樣,未來秦國會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團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熊啟給扶蘇展示了非常多的礦石,性質不同的鐵,還有當世罕見的鋼材,還有就是不同配比下的銅。
秦國現在已經擁有幾十種性質有所差異的鋼鐵材料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