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們聽到貴族已死,紛紛喚醒鼓舞,在我指揮下,戰況形勢很快扭轉。我們一直打了兩天一夜。三千人死了五百個弟兄,最后,胡人逃走了。”
“他們五千人的部落被我們殺了一千多人。”
“從此我在軍中名聲大振。”
扶蘇望著王綰,不由自主的吞了吞喉哽。
他確定不是在吹牛或者編故事嗎?
結果王綰說到激動之處,扒開了自己的衣服,袒露出來的是無數猙獰的傷疤,他還指著自己的胳膊說,“當時這里中了一箭,險些胳膊斷掉。”
扶蘇望著那遍布胸膛的傷疤,還是閉上了嘴。
扶蘇本以為是王綰被人教導了,結果是王綰教導了別人。
“自此,我在軍中一躍成名。秦趙以北一帶,都是我王綰的名聲。但是我之后才知道,我殺的人乃是當朝太后侄兒的外甥。他們告訴我說,如果我回去朝中,會被處死。”
“最后,我還是離開了趙國。”
“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我得罪了趙太后,其實并非如此。”
“因為當我帶領將士們打退胡人的時候,我又想起來了十幾年前那批運送糧草的官兵。”
“從小我就知道,我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人。但是當我發現,我的作為可以救助很多人后,我才知道權力背后的責任。”
“太子你知道嗎?我時至今日都在想象,如果那一天,我沒有殺了那個貴族將領,那天的戰場上會死多少無辜的趙人。”
“當將領逃脫,勢必軍心大亂。我們那幾千人馬,也許會在戈壁灘里被那個部落全部屠戮。”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知道,一個領導者的作為有多重要。后來我就來到了秦國,不管處在什么位置上,我始終都記得這一點。”
“我底下管理的人,也從幾十人變成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幾千萬人。”
“當我站得位置越高,我就知道,我一個小小的決定,會影響無數人的生死。如果一份急報處理地稍微晚了一點,就會有很多人死去。”
“如果一件事處理的有失誤,會導致無數人因此痛苦不堪。”
“太子,您知道您接下來的決定,會影響多少人的生死嗎?”
扶蘇本來聽得正起勁,他感覺自己此時心潮澎湃,仿佛腳底下踩著云朵一般。
結果王綰來了個回馬槍,還是回到了扶蘇身上。
“我?我一向都知道啊。難道我有下達過什么錯誤的決定嗎。”扶蘇一向以謹慎著稱于世。
“太子,您還沒有明白我的意思。陛下如今正處在九六,而太子您則在九四。”
扶蘇怔了一下,他望著王綰。
“我是支持您的。我曾經殺過帶領我的將軍。我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權勢盲目崇拜于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對我有提拔之恩就對他唯命是從。”
“我始終相信,民眾的生機才是最寶貴的,權力的存在就是為了維護民眾的利益,而不是個人耀武揚威的工具。”
王綰對嬴政鮮明的態度,也正是昔日嬴政麾下忠誠集群對他的看法。失去了君子支持的嬴政,怎么算不上是孤君呢。
當然王綰的話,也完全地打消了扶蘇心里最后那點顧慮。
是啊,他稍晚行動一步,又有無數人要被拉入戰場,又有無數人要成為"罪犯"、又有無數人要被拉入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