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想打仗了。”
“這仗本來就不該打。”
“我們是被迫來打仗的,我根本就不想出征,我只想在家種地。”
瞧啊。人就是這樣,永遠在圍墻之內向圍墻之外看。
在家種地時渴望戰爭,希望能夠封侯。
在軍中戍邊感受到從軍之苦,就盼望著回家種地。
如此反復折騰,就好像是一輩子都在一個天平上,不是這邊倒下去,就是那邊翹上來。
歷史也是這樣,不是讓人們在和平平淡的生活中痛苦掙扎,就是讓人在戰火之中感受生死離別的劇痛。
回到帳中,部將們立刻上奏:
“將軍!軍中士卒現在都反了天了。我們得制止他們。”
趙佗搖頭,“這已經不是我所能管得了的了。士兵們已經有了他們心儀的新領袖。”
——
話說南越軍中一片沸騰,反戰之聲空前激烈。
士卒們只想帶著寶貝回家和妻兒享受榮華富貴。
但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這也需要一個過程。
百越大軍,分散于兩廣各地,哪能只有扶蘇駐地這么點人。
這里只是趙佗等人打造的大本營罷了,集合全體的傷員,用最好的醫家集體救助他們,對于無法痊愈者,方便集體運送回去。
至于其他地區的駐軍們,他們此時還不知道這個炸裂般的消息。
趙佗還沒有說什么,任囂卻已經下命令封鎖消息了。
他們等著吃太子上位的新肉。
只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扶蘇這邊一片光明,形勢大好;可是張良這邊可就苦澀了。
張良潛伏在了扶蘇邊上。
但是這里的人卻讓他自己的處境非常艱難。
沒想到來兩廣做生意的這些商客們,他們居然都是扶蘇的支持者。
他們非常喜歡扶蘇,因為他愛好和平。而商業最厭惡的就是戰爭了。
哪怕是遠道而來的亡命之徒,對公子扶蘇也是非常敬重。因為他們感到太子扶蘇這個人,和他們的氣質有些相近,他在追尋一種美好的東西——境界。
一個人平時善意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會在不經意間轉化為福報。
在這種局面下,張良看到的是人人都在夸贊扶蘇,這不禁讓張良的計劃一度難以實施。
因為環境不一樣了。
若說對始皇帝,很多人都很恨他。
但是對公子扶蘇,大部分人都很敬重他,尤其是庶民,很多有文化的庶人都喜歡他。
因為他多次提拔鄉野之士,甚至親自驅車去鄉野請賢能。看他做的事情就知道,這個人以后做皇帝,庶民的日子不會過得很差。
于是乎,張良刺殺扶蘇所面臨的第一個困境并不是扶蘇他本人有著多么嚴密的防衛隊伍,而是他在鄉野之地有著廣大的支持者。
這些支持者太過廣大,這就讓張良有所顧忌。
張良想要的是刺殺成功,全身而退;即便刺殺不成功,他們也要能夠全部離開,以圖謀下次。
可是支持扶蘇的人太多了,這會讓他在逃離的時候被人檢舉揭發的幾率增大!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