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正是陳余和張耳。
當初扶蘇不在咸陽城時,秦始皇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勢,降低扶蘇在朝中的影響力,曾經刻意提拔過扶蘇手下的名士。
陳余、張耳就在其中之列。
這兩個人,扶蘇還沒有來得及召見他們。
他們自己感覺在咸陽城久久得不到重用,又擔心秦二世日后因為那些小事怪罪他們,于是就跟著熊啟熊毅來到了晉國。
晉國,這是秦二世始建諸侯之中最大的一個國家,享有最大的地盤不說,更有寓意最好的封號。
扶蘇一心一意要讓秦國再次偉大,而很有些人,則選擇了讓諸侯國偉大。
形形色色的人,張良、陳余、張耳、項梁、宋義,都開始走向了熊啟。
這位晉王,他和扶蘇之間的君臣之義,舅甥之情,已經被無數人架在火上烤了。
————
在各路諸侯遠離咸陽之后,扶蘇開始著手了他一直想做的事情——改革軍功爵制。
花了幾乎整整十六年的時間,扶蘇坐上了皇帝的位置,終于把大秦帝國從毀滅的邊緣拉了回來,接下來就是改變歷史的時候。
國尉繚,是大秦帝國內部支持扶蘇改革軍功爵制的第一人。憑借著絕對的軍事指揮地位,扶蘇有他支持,改革軍功爵制的想法被提出后,朝臣們沒有人敢發聲反對。
隨后幾位真心擁護扶蘇的大將,也一一站出來說話。
蒙恬、李信、趙佗,都支持扶蘇的作為,他們終于在朝堂正式公布了秦國決定停戰的消息。
扶蘇公然在朝堂上說,“天下長期地處在戰亂之中,人們無法過上安寧的生活,人心浮躁,動亂不止。朕初繼位,決定施行與民休息的政策。”
“大秦帝國,未來三年內不得打仗;關中賦稅,皆降低兩成。”
一些老大臣們,他們對扶蘇這幾個月內的作為非常不滿。
但是看到蒙恬、李信、趙佗等將軍都支持扶蘇,一個個只好閉上了嘴。
在經歷了大殿內長久的靜謐之后,蒙恬這才公然站出來說:“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蒙毅也跟著附議。
馮去疾猶猶豫豫,沒有出來帶頭。
王綰望著扶蘇,也是不解他為什么沒有把自己的話聽進去。
但是為了保護這只剛剛上位的小雕鸮,王綰還是站出來了。
“陛下圣裁,此乃天下萬民之福。”
隨后,朝堂內才爆發出空前的轟鳴。
“陛下圣裁。”
坐在上座的扶蘇,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里非常困惑。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