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邊關的戍守制度,也該改一改了。動輒讓子弟兵們一成年就去往邊疆或者咸陽服役,這不是在解決基層治安,而是在給基層制造更多的管理麻煩。”
陳平再贊曰:“陛下明鑒,大道本就無為,且太上皇治國理政不得人心的緣故就在這里。”
“太上皇想要治理,因此造就了很多的麻煩出來。如果選擇不治理,民眾自己會尋求治理。太上皇強行治理,強行鎮壓,結果卻是適得其反的。”
“陛下英明。”
陳平的話,每一句都切合扶蘇心意。
只有他們兩個懂得治國之道,明白黃老之學的妙處在哪里。
只有他們二人掌握到了無為而治的精髓。
于是乎這兩個人自然而然竟然達到了一種心意相通的境界。
邵平只能是孤零零站在邊上,根本插不進去話。因為,他鉆研的是易經之道。
當然邵平插不上嘴,他竟然不認為是陳平在故意整他,反而是堅定地認為,是自己的思路慢了,或者是過去偷懶、沉溺于妻子溫柔鄉之中,讀書少了、見識淺薄了。
邵平在一旁心虛地、誠惶誠恐地展開了漫長的自我反思。
他擔心自己跟在二世身邊,享有這樣高的地位,吃著豐厚的俸祿,站在有才華的人做夢都想要但是卻站不穩的地方,卻白吃俸祿了。
老實人若是遇到問題,基本都在反省是不是自己做錯什么了。
看著邵平被陳平欺負,司馬毋懌忍不住再度添油加醋,使用春秋筆法。
因為這些史書最后都是要給皇帝和尚書令看的。
反正大家已經互相了解彼此究竟是個什么人物了,司馬毋懌自然開始大寫特寫,寫兩人眉來眼去種種互動。
這一幕幕,為在場侍奉的宦侍們、宮女們看到,他們都感到不可思議,難以想象。
過去秦始皇是多么地高高在上,多么地視人命如草芥,如果臣吏們稍微有些動作,他心情好的時候,就會放過,甚至笑著讓他們退下,直接全部休班,他一個人加班。
若是心情不好,因為一點點小事情,當天值班的小嘍啰們基本上全部都要被下令斬首。
秦始皇喜怒無常,心思不定,臣子們難以與之親近,也因此,大家都害怕秦始皇。
即便他有時候高興,但是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又會忽然發火,所以大家都戰戰兢兢的。
但是秦二世就不一樣了,他心態很平和。
平和的像是二世喝的茶一樣。
別人喝的茶都是濃的,大補的,盛放滿了各種料的,但是二世的不一樣,他的茶里就讓人心平氣和的。
一個時代的風氣,要從秦二世身上開始轉變。他身上所攜帶的現代人思維乃至看法,對大秦帝國有著深遠的影響。
除了秦二世穩定的情緒讓大家都感到安心,臣子和臣子之間互動的模式,也讓他們感到驚訝。
原來,這幫從生下來就在宮廷里長大的人,他們從小看到的都是趨炎附勢、權勢傾軋。
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權臣和權臣之間也可以像小孩子一樣互動,不一定非要互相使用狠毒的心計,打壓對方,陷害對方,甚至于不惜用言語讓其被刑杖。
嬴政和趙高這對君臣組合,不管他們之間有著多么好的合作默契,但是他們給這座一萬人共同生活的宮廷制造了長達十多年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