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尊貴的秦始皇陛下,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消滅了其他的英雄想要去成就庶民,但是卻沒有想著要去消滅自己這個英雄——于是,他本身成為全民之害。
大秦帝國在扶蘇接手之后,面臨著一個嚴峻的考驗,那就是未來的中國人,他們要朝著一個怎樣的方向去做,去進化。
整體人類生存在宇宙之間,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到底應該怎么做,應該向什么方向努力、探索。
個體人類又該如何在這社會、國家、宇宙之間又到底應該以什么為目標。
有秦二世在,秦國的子民們肯定能夠都過上酒足飯飽的日子,但是國家的發展方向,民眾的教育引導的目標到底該被定為什么,人到底應該為了什么而活著,這恐怕是集合國家之資源養育出來的精英們應該舍棄自身利益去為大眾思考的東西。
而答案恐怕不能要從看得見的東西上去尋找,要去尋找看不見的東西。
大秦帝國未來能否達到一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境界,這個根本不難。社會的總財富,從來都是足夠讓每個人都能過上好的生活。
可是要達到那個理想的高度,那個偉人所期待的社會,卻是要從那些無形的東西入手。
而這就要看我們的秦二世到底要怎么選擇甚至可能是創造一條全新的道路,而大秦帝國的子民們又是否會遵從他的選擇,并且配合呢?
——
很明顯,這是個遙遠的目標。但是最終是否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則影響到秦二世扶蘇的人生結局。
結局無非是兩種,一是實現了,二是沒有實現。
不管怎么樣,目前為止扶蘇,還是頭腦清醒、意志堅定、馬不停蹄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弄權只是手段,是個方式,重點還是為了這個理想目標服務,不管過程讓多少人感到難受,其意義是巨大的。
只是靠著高手之間的政治較量,心思上的搏斗,就能把權力拿到手中,比起以犧牲無數人的生命為代價的政治斗爭——發動戰爭來的要更有現實意義,對民眾來說更能保障他們的生存和生活。
只是很多人不能理解政治,對政治有著莫名的惡感。而且政治斗爭比軍事斗爭更考驗人的智慧和定力,也更為有趣。
扶蘇和臣子們第一次權勢斗爭,最終以完勝告終。
章邯在得知了自己的弟弟選擇了罷官回家守孝之后,雖然氣憤但是也很無奈,他自己為了留在咸陽城里,好好退居幕后,掌握更大的權力,所以又讓章平交出了咸陽令的差事。
章平也是夾在兩個哥哥之間,非常難做人。
但是聽到章邯說皇帝現在對章氏很不信任,章平擔心腦袋掉了,很快就把職位給交出去。
章平這么一做,扶蘇就不能收他的權力了。
因為臣子們有人已經對扶蘇的做法感到不滿,從李斯走開始他們就對此感到害怕。比如那些給太上皇打天下的老臣們,他們功勛卓著,鐵板一塊,互為姻親。
可是扶蘇一上臺請走了李斯、逼死了姚賈,這就讓臣子們感到扶蘇逼得有些緊。
現在章邯又跟著故意火上澆油一般,唯恐大家不對秦二世感到懼怕。
章邯看到自己的弟弟章郗走了,猜想皇帝應該對比了自己和他的弟弟章郗,對自己感到很不滿。
于是章郗趁機也讓章平交出權力,這根本不是因為章邯懼怕扶蘇才這么做;恰恰相反,章邯其實一直都很懂得如何靈活使用自己的權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兄弟達成他的政治目的。
大秦國,每一個上卿曾經都是官場上的老油條,要對付上司,那還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