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只有這么做了,才能幫助更多人脫離人世苦海,明心見性;才能把歷史的車輪矯正引導正軌上,引領到正確的方向去發展。
如果能夠真正減少人間罪業,那么他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
為此,這位心懷仁慈的帝王,他也知道,他必須要做出諸多的改變。
不是只有老臣們懂得現實,三千年的殘忍壓迫歷史對扶蘇來說字字皆是血。扶蘇也知道,人能有多壞。
他知道,要創建這個理想的帝國,完成自己這一生應當完成的任務,他得咬著牙,狠下心來,破除一切幻想,對壞人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他會握緊權力這把劍,面對企圖要利用這些文教知識來滿足自己私欲、又或者是想要借著這個檔口讓自己賺的缽盆滿體的騙子給予毀滅性的打擊。
佛經,儒家、道學、易學,哪個不是祖宗傳下來的好東西。可是落到那幫下流無恥的人,就被他們改造成害人的東西。
擁有權力的意義就在于,這次扶蘇可以阻止這些事情發生。
這就是為什么,扶蘇過去打造太學,讓公子們掌握經典的原因所在。
讓皇家掌握經典解釋權,其實沒有那么黑暗的意義,就是為了管控壓制民眾,更重要的是借助公子們尊貴的身份,利用他們的"金口",讓民眾愿意聽取真理。
這是因為人的劣根性所導致的,扶蘇不得不這么做。
在人類社會中,倘若一個人身份低微,名不見經傳,那么即便他掌握著至高的真理,大家也不會去聽取的。
何況真理奧妙,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足以為道。
只有讓那些權貴掌握真經,那些經過長久地"壓迫"、“被改造”的民眾,才能借助習慣性的"向上看"的力量,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知識、智慧,去求知,去完善自己的人格。
大道就像是水一樣,它無處不在。可是往往因為無處不在,使得人對它總是看到了而不覺得有什么。
在人的觀念里,物以稀為貴。
稀少的東西才是貴的,免費的普遍的共有的東西,是不值得珍惜的。甚至很多人對其保持輕蔑的態度。
就好像,人會認為,水這玩意兒不是哪里都有嗎,它有什么奧妙的呢。
在非常之時,扶蘇只能用非常之法。
這就是扶蘇選擇了保留貴族的原因所在,他們確實還是有點用的。
而且即便你不保留這些貴族,很快其他庶民奪取政權,又會自封為新貴族、新世家,照樣和過去一樣。
就因為這件事,扶蘇這才讓諸多五經博士去想盡辦法要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貴族來。
對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抱有極大信念的淳于越,還有儒家孔鮒等人,這批最頂尖的真正的老師,他們對這些貴族們的教化出力甚多。
儒家,本來就是教導統治者的。因為統治者手里拿著權,所以才要去仁愛治國。這才解釋得通啊!
時隔六年,已經很有幾個公子學的很出色了,就算沒有什么新的獨到的見解,沒有什么新的體悟,好歹把《易經》爻辭的意思全部背會了。
畢竟遇到孔鮒這樣的老師,他身上背著孔子后代的名聲,諸公子們根本不敢怠慢,上課都是虛心聽講。
淳于越非常謙虛地告訴扶蘇,“憑借諸位公子如今的實力,雖然日后未必能將國家治理地非常好,民眾不一定非常富裕。但是諸公子治理民眾,一定個個都是心里有數的,不會去苛待民眾。”
這就是扶蘇想要的效果。
這才是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