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車回家的路上,心里尋思,我不就是說了幾句,讓皇帝陛下慢慢來嘛。怎么尉繚卻讓皇帝不要再施加政令呢,說什么現在這樣挺好的,要皇帝管理好宮政就是。
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還是怎么回事,馮去疾總覺得皇帝和尉繚在和自己對著干。
雖然坐在馬車里,可是這厚重的冕服穿在身上,華貴的冠子頂在頭上,只要這身衣服配飾在馮去疾身上一天,那他就得擔負這個責任。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這是為人臣子最起碼要做到的事情。
馮去疾捋著須,他們和我政見有所出入,就有所出入吧。誰讓我是丞相呢,我還得包容這些人。
馮去疾在車里苦笑一下。
馮去疾、王綰、尉繚等人陸續離開后,陳平則有些激動地站出來。
“陛下,您真的要聽從尉繚的計劃,先改革宮廷內政嗎?”
“朕想你一定認為,這和我們一開始設想的改革不一樣。可是國尉的話固然聽起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可是說實在的,按照國尉的話去做,才是最對的啊。”
“權力自下而上,但是權力的行使自上而下。朕之前改革計劃里涉及了方方面面,法律、經濟、軍事、文教可謂面面俱到。”
“但是就是忘記了這最重要的一塊。國尉說的極對啊。”
陳平好奇,“還請陛下賜教,不知道哪一塊被遺漏了?”
“人和。”扶蘇望著陳平。
陳平頓時會意。
沉默了片刻的陳平感慨說,“也是,沒有人和,我們根本辦不好這些事。而且這宮廷里,王親國戚的附庸親眷們也太多了。”
“我聽說若是有人在宮中謀得一份差事,哪怕是賤業也好,到了宮外,也有無數人行賄。因為他們可以從中打聽消息。”
“商鞅變法快要過去七十年了,可是秦國內部還是這個樣子。作惡的往往能夠使用錢貨讓自己躲避刑法,而為善的不一定享受國家政策諸多利好。”
“天下不公平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心自然生出嗔怒,也不愿意再信任法度。”
“說來說去,問題還是出在人身上。”
陳平憂心忡忡地望著皇帝,“可是按照國尉的說法,那陛下就是要在宮中得罪皇親國戚,給那些鉆營人心、走旁門左道的人教訓,提拔一批清廉的人入宮為事。”
“這可是讓陛下得罪人啊。”
扶蘇望著陳平,“咸陽宮為權力至高中心,繚說的其實一點不錯。這個陰暗的宮廷若是還是持續以前的樣子,明著一套,暗地里又是一套。”
“上行下效,那些府寺的人有樣學樣,也會跟著行貪污受賄,結黨營私,私相授受之事。”
“還是要嚴加治理宮廷才是。”
扶蘇想著這個事情,這才想起來了皇后。
陳平只是看著扶蘇的舉手投足變化,立刻也感受到了扶蘇心中所想。
自從皇帝力排眾議堅決不立太子之后,宮中盛傳皇帝和皇后感情失和,大家都說皇帝偏愛韓姬,日后會立韓姬的兒子為太子。
但是以陳平對皇帝的了解,皇帝絕對不會這么做。
可惜宮女宦侍不管事實真相如何,看到皇帝不立公子曜為太子,自己私下揣度,已經編造了不少謠言出來。
宮外的人,也開始設法聯系韓姬的親故,甚至有大臣說,要將韓姬的母親再次迎入宮中,好讓韓姬有人陪伴。
本質上,還是想要通過討好韓姬,讓自己得到某些利益。
韓姬也是在這段時間遭到了很多權貴們的騷擾,經常有人給她送禮。韓姬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知道他們沒安好心。
韓姬和別的母親不太一樣,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大人物,得到什么權力富貴。
他只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好好地用自己的方式過完這漫長的一生。
也許長公子寧會選擇追逐權力,但是這是公子寧自己要走的路,她不會去干涉。
這些事情,扶蘇也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