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明功課在所有皇子中不算是出色,但他是最認真的一個。
只要犯錯的題,王繼玖講解過一遍,當時還是皇子的肅明帝就不會再錯第二次。
一個帝王不一定要多聰慧,但一定要刻苦認真,聽的進別人的話。
只要有這兩個特質,就會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老師別這么說。”沈默看出老人不是傷病的問題,而是身體機能在逐漸的衰弱。
這是生命即將結束的信號。
看完了老師,沈默連夜進宮。
沈默和皇帝徹夜長談,這次長談誰也不知道這對帝臣之間談了一些什么。
只知道這次之后,沈默上朝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
皇上不顧眾臣反對,越過了皇后和幾個妃子年長的兒子,封了六歲的李貴妃的兒子林燁為太子。
沈默為首輔的這十年,肅明帝大興水利。
從西域和海外引入了改良種的棉花、土豆、番薯等作物。
在民間又鼓勵百姓對水稻、小麥、黃豆主要作物進行改良育種。
只要有所成就的,朝廷都有豐厚獎賞。
這番的動作之下,民間還真掀起了一股育種苗,畝產連番的提高。
連帶各種肥料也被研究出來。
看到這樣的成果,肅明帝樂不可支。
總算知道沈默常掛嘴邊的“高手在民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有些百姓不會讀書認字,但卻是種田的好手。
土地對于大淵的百姓來說那就是命。
對大淵的皇帝來說,這些百姓和土地都是他這個皇帝的財富。
整個西北,都成為大淵的畜牧地,和羊毛制品的產地。
北境百姓富裕了起來,每年都會向大淵兌換糧食等物,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不斷。
許是北境大半的氣候都是在寒冷中度過的原因。
最受北境歡迎的,還是大淵產的烈酒。
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這些人可以不吃飯,也要喝酒。
在整個北境,地上隨處可見躺著的喝的酩酊大醉的大漢。
雖然也有皇室成員提出禁酒令。
但皇室成員自己都有喝酒的習慣,哪里會讓這樣的法令通過。
提出這個法令的皇室成員,第二天就暴尸荒野。
雖然這期間,兩國也有摩擦,但過習慣了富貴安樂的日子,北境也沒有了打仗的心思。
時間長了,大淵基本也掌控了北境人的心思。
太子十六歲這年,起兵對北境進行攻打,幾乎沒有反抗的,北境的皇室全部投降。
至此大淵的版圖擴張了三分之一。
等到太子回朝,肅明帝就把皇位傳給了太子。
雖然眾臣反對,但皇帝還是毅然決然。
“李卿,我就把朝廷和兒子交給你了,我想要去瞧瞧先祖留下來的地圖,看看穿過了這片海之后的山川是怎么樣的。”
皇上不但自己離開,連帶的把宮中幾座大山也請了出去一起出海。
幾位太后,圣母太后都不愿意出宮。
但太上皇就是不干,讓這些人要么去守皇陵,要么就是跟著他一起出海看世界。
理由好東西自然要帶著母后,太皇祖母,太皇太祖母一起。
這些人哭著喊著看著皇宮越行越遠。
次年,十七歲的恒熙帝廢除了以孝治天下的這條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