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盛軒走后,張山峰給老大兩口子敲敲警鐘,“你們去了好好干,要把豆腐坊當成自家的營生,得對得起小嵐家的信任,要是讓我知道你們做出吃里扒外的事來,老張家你們也就不用回了。”
兩口子深以為然,點點頭應和道,“爹,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我們是絕對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
“老二,你也別心里有疙瘩,我看小嵐這丫頭野心不小呢。現在她家地方小,倒騰不開,等新房子建成了,有地方折騰了,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爹,瞧你說的,小嵐是什么樣的人,我早就品出來了,咱們家現在正是清閑的時候,先幫她家把房子蓋起來。”劉氏笑著道。
“嗯,你們心里有譜就成。”張青山道。
正月十一,小嵐家的豆腐作坊在一串鞭炮聲中重新開業了。雖然還在正月里,但是作坊里的工人都上工了,張慶豐和付氏在前一天晚上收拾好包袱就來了。
今天的點豆腐的營生還是小嵐在做著,但是張慶年在旁邊觀摩。操作簡單,只是誰也想不到寒水石竟然能用來點豆腐。
第二天的時候張慶豐就接手小嵐的活計了,小嵐給張慶豐一個記賬簿,教他怎樣用賬簿記賬,他之前販馬的時候就接觸過,所以上手很快。張氏和盛軒也將泡豆子、管工人的事情交給付氏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天做豆腐坊生意,小嵐接觸的數字比較多,慢慢的也認識一些字了。
賬目每天收工后都要交給小嵐查看,現在他們剛剛上手,還不是很熟悉,等以后流程順了,賬簿就不用上交的這么頻繁了。
小嵐家的豆腐、豆花、豆皮、腐竹和豆干還是只供給天香樓,年后重新修改了價錢,分別是兩百文一斤,一百文一斤,二百三十文一斤,三百文一斤,三百五十文一斤。
正月里客流量少,豆腐、豆腐腦每天供給六十斤,豆腐皮、腐竹和豆干每天三十斤,等出了正月客流量上來的時候再增加。豆腐及豆制品的利潤極大,但是小嵐覺著用不了多久,豆腐及豆制品就會成白菜價了,但是能賺錢的時候,絕對要把這些錢賺到手。
正月十五前夕,張氏、小婷和小嵐就忙著做豆面燈了,所謂豆面燈,其實就是用豆子磨成的豆面捏成形態各異的面塑,面塑頂端有個小碗,內插著一根纏繞棉絮的草棍做的燈芯,里邊倒入豆油,在正月十五晚上點燃,放在屋內和院子外面的不同位置,用來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要想豆面做的細致好看,不裂不壞,用料是非常講究的,需要用上年新打下的豆子磨成的面,豆面中加水反復揉成面團,使其柔韌勁道,豆面本身就有油性,張氏和小嵐都是手巧的人,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面燈在她們手下就做好了。
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這可是春節過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這天豆腐作坊特意放了半天假,張慶豐和付氏駕著馬車回西山村過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