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宿舍里找到自己的書包,一路跟著走蜂擁而出的人流,蘇祖站在陽信中學門口,有種親切而又陌生的感覺。
嗡嗡的說話聲和雜亂的腳步聲交匯在一起,間或夾雜著自行車車鈴的叮當聲,相互打鬧的叫罵聲。藍色的校服和其他各種顏色的衣服匯聚成一道道人浪,不斷的穿過校門,向外面街道涌去。
“蘇祖,要帶你一程嗎?”
身后一陣車鈴聲的響起,郭文旭背著個大書包,騎著一輛有些年頭的鳳凰自行車,單腳點地停下。
“不用了,你先回去吧。”蘇祖看了眼郭文旭自行車的后座,笑著拒絕。
“那行,我先走了啊。”
郭文旭露出憨厚的笑容,對蘇祖拒絕也不以為意,搖了搖手,蹬著自行車再次往前,擁擠的人潮里一邊打著車鈴,一邊靈活的左右穿梭。
“記得好像我以前也騎過一段時間的自行車吧。”
蘇祖帶著幾分緬懷,看著穿梭在人流中的單車和飛揚的少年少女,想起曾經剛上初一的時候也騎過一段時間自行車,只是剛騎了沒幾次,就老有人偷偷拔自行車的氣門芯,后來就干脆不再騎車,直接走路了。
蘇祖家在離陽信鎮有五六公里遠的陽平村,走路的話沿著大路,也就是縣道和鄉道差不多要一個小時。
還有條近道,可以省個二十分鐘,不過那條路不太好走,要走河壩和田埂小路,路邊雜草叢生,運氣好的話,還能遇到一兩條長蟲躺在路中間,被人腳步一驚就嘩啦啦的鉆進旁邊的蘆葦蕩里。
蘇祖離家多年,那條小路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也懶得去想,干脆就直接走大路,縣道四五公里,鄉道一公里。
這個時候路還是黃泥路,大概要再過上兩年,吳興縣拿到了撥款,幾個鄉鎮的縣道才開始打瀝青的柏油路。至于鄉道,那得等十年后村村通工程覆蓋到。
一路上蘇祖也看到不少和他一樣走路回家的中小學生,不時還冒出三三兩兩踩著自行車大聲呼喊的,肆意飛揚。也有同村認識的小伙伴,騎著自行車問蘇祖要不要捎他一程。
蘇祖都笑著搖頭拒絕了,就這路況,自行車后座硌屁股不說,好多一些人和事都對不上,也免得說話累。
走出了陽信鎮的那一段路,他將書包的兩條背帶系得緊了些,沿著縣道右側直接開始跑了起來。
這個時候有時間,他很想測試下看看,自己跑步回去能夠提升多少潛能值。
十月底是秋天,天氣頗為干燥,路面也沒有什么泥濘,只是偶爾經過的拖拉機和去縣城的中巴車卷起塵土,飛揚一片。
縣道兩旁是大片的稻田,這個時節正是秋收。路邊不少稻田已經收割,露出一片片密密麻麻連在泥地里的莖干。田地上到處都能看到忙活的人,一部分還未曾收割的田地上,金燦燦飽滿沉甸的谷穗連綿一片,被風一吹,形成一道道黃色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