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要求爆發力,要求力量,當然也要側重這方面。不過,他的這種訓練不是如同健美運動員那樣,只強調肌肉外觀,而是更加注重于實用性。
需要提升腿部的肌肉質量,但同時又不能塊頭過大,一方面要增肌,一方面也得有所控制。
單獨某方面肌肉太過臃腫,很容易影響身體的整體協調,從而破壞了平衡感,影響了速度。
所以,在力量訓練中間,李志忠還穿插著一些簡單的體操訓練方式,前手翻,后手翻,左右側手翻,倒立之類的,用于協調身體全身。
這些主要為的就是在力量提升后,能夠充分的轉化為核心力量,穩固重心,不至于因為肌肉增長,力量提升,驟然失去了對身體的細膩掌控。
蘇祖現在夜間身高是180,體重是68公斤,按照教練組給出的數據目標,如果蘇祖身高不再增長的情況,一年以后,體重需要達到73-75公斤左右。
這個是比較科學的身高體重比,也就是BMI指數,在速度力量上可以達到最優值。
另一方面投入精力的訓練,還是在原來的優化步伐和步頻的最佳結合上面。
現在蘇祖開始盡量嘗試著百米使用45步的跑法,但慣性的步頻習慣,有時候還是會跑到46步。偶爾有特別注意到的話,也會跑成了44步。
這種百米短跑,不是說步伐越大越好,而是要和個人的身高腿長以及步頻結合起來。步伐大,相對的跑完全程100米的步數少,但是每一步的啟動加速需要的力量更大,同時對于韌帶和髖關節也會有更大要求,步伐邁得開,這兩方面承受的壓力就大。
從9月到現在的這一段時間的測試,教練組在大量數據的核算下,最后決定,先采用100米46步的跑法。
這個是結合蘇祖當前步頻快的優勢的最好結果,在這個步數內跑完100米,蘇祖前半程的加速足夠充分,能夠發揮他步頻快的優勢,后半程也能夠最大程度地保持住高速。
如果改成45步或者44步,速度上多少都會有影響,而且驟然改變太多,身體一下子完全不適應,調整的周期也就延長了,可以等到蘇祖下階段力量足夠的時候再考慮。
接下來的工作,主要就是固定新跑法的動作。一種跑法的形成,是通過長期的訓練,身體肌肉記憶,大腦形成下意識的反應,從起跑到加速,到擺臂,邁步,一系列的過程。
習慣了一種跑步節奏,突然有人讓你每次跑步的時候步子要大一些,或者要小一些,這種對于身體的感覺是很別扭的,偶爾一兩次可以為之,但是想要形成身體記憶,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況還要求跑得步伐要極度精準,只能是通過一步步的細節動作去糾正。
這種改變,都是需要長期的日以繼夜的不斷訓練才能達到的效果。
“下場的比賽,你可能要和亞運會季軍同臺了。”
正蘇祖進行訓練的時候,李志忠從行政辦公樓晃悠悠地走過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