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立偉靜觀李志忠和劉仁家兩人的對話,雖然不知道兩人什么時候有些不對付,但他是會議主持者,及時打斷了話頭,不至于讓人吵起來。
一直坐在會議下首,沒有發言的袁郭華,緩緩站起身,突然伸手敲了敲桌面。
“我覺得啊,幾位教練各自的訓練計劃都應該放放,這個時候還考慮個人成績做什么?”
袁郭華聲音不大,但底氣十足。
“男子短跑項目歷來是弱項,不止是我們,整個亞洲都是這個情況。現在我們的運動員里,除了蘇祖,還有哪個有可能跑進決賽的?就算是蘇祖跑進了決賽,能不能拿到獎牌也是兩說吧。”
袁郭華環視了各位教練,最后看向李志忠。李志忠也是微微點頭,袁郭華說的一點不錯,即便是蘇祖現在的成績,他也只是報以能夠進10秒進決賽的目的,至于拿金奪銀這種想法絲毫沒有考慮。
袁郭華看著李志忠點頭,聲音又提了幾分,“大家是不是忘了什么?!我們是去年在亞洲田徑錦標賽冠軍,亞洲紀錄的保持者。既然個人項目沒辦法確定能夠出成績,這個時候的重心是不是應該調整到接力上來。
現在的幾名短跑運動員,幾乎是我們建隊以來最好的幾名選手,蘇祖和陳建我們就不說了,沈運保今年訓練已經能穩在了10秒30以內,還有楊光宗,他的實力大家也都清楚。這么好的隊員,現在就應該抓緊一切時間訓練接力。”
“老袁,你這個想法很好啊。”余立偉指了指袁郭華,面露笑容地稱贊道。
到了這個時候,在場的幾個教練還有會看不出來,明顯是袁郭華和余立偉實事先有過溝通,甚至是余立偉授意也說不定。
只是,接下來的訓練,要是都以接力賽為主,別說劉仁家了,李志忠也不是那么樂于接受的。
袁郭華看著幾個教練都沉默不語的樣子,再次開口道:“幾位教練都有自己的訓練計劃,但現在目前來看,毫無疑問接力賽是最有可能拿到獎牌的。去年在亞洲錦標賽的超常發揮,我們未必不能再復制。”
“我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日本隊的交接棒技術,收集了一些他們在這方面的資料。日本隊早些年NHK電視臺通過技術手段分析跑動過程中的身體肌肉和地面反饋等各項數據,里面有提到一個名詞,叫做彈性勢能。我們都知道肌腱的伸長和收縮就是爆發力,而跟腱的硬度,也就是彈性系數,這個是靠天生的。從那時候起,他們就意識到了,想要彌補這個差距,只要靠技術。
我們接力隊現在的隊員,都是好隊員,但是在接力賽上練得太少了。技術實在過于粗糙,如果能夠進一步能夠把接力的技術打磨得細致,未來可期啊。”
“話是不錯,不過袁教練,你讓我們完全把隊員的訓練計劃拋開,這個不妥吧。”劉仁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楊光宗是200米項目運動員,在200米的競爭上是要低于100米的,而且他對楊光宗進入200米決賽是報以很大期望的。
“接力就是很好的一個速度練習。你讓他跑60米他的速度可能上不來,但你讓他交一次棒,也許他的速度會更快,因為要追人,要用100%的力氣完成交接棒,不全力跑交接棒是沒有意義的。”袁郭華跟著回答道。
話說到這里,在座的教練其實心里也都很清楚了,包括李志忠在內,都知道這個方向是對的。
余立偉站起身,背著手來回走了兩步,“袁教練的思路是對的,不過,各自的主管教練也不能把隊員的訓練計劃給擱置了。我們的隊員一個人不行,但是捏成了一個整體,實力可不遜色。用接力來帶動個人項目,這個戰略很好,接下來我們就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