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決賽只取小組前四名進入決賽,而這一組里,除了楊光宗,蘇祖要面對的運動員實力都不弱。肖恩克勞福德和弗蘭基·弗雷德里克斯都是有跑進20秒以內的運動員,盡管弗蘭基·弗雷德里克斯年紀大了,但運動狀態一直保持得很好,蘇祖在預賽的時候就和他一起跑過,不敢保證這位納米比亞傳奇是否還會再度爆發,另外伯納德威廉斯一樣是頂尖的短跑水平,之所以在100米項目中沒有他,那是人家美國隊的短跑選手百米競爭實在太激烈。
另外牙買加的克里斯托弗·威廉斯,同樣是實力不俗的選手,在2001年世錦賽中獲得過200米銀牌,幾乎有他參加的大型的體育賽事,他在200米項目上都至少跑進了半決賽。
至于最后那位被全場觀眾給予了厚望的希臘選手阿納斯塔西奧斯·高西斯,盡管實力相對要弱一些,但有著主場作戰的優勢,沒有人能敢確定他會不會突然來一個大爆發。
“Onyourmarks.”
最后的賽前調整時間結束,通用的各就各位口令聲響起,賽場上8名選手走上了起跑器。
賽場之上觀眾熱烈喧鬧的聲音漸漸小了下去,偶爾幾聲“GO”“加油!”以及清亮的口哨聲突兀地響起。
蘇祖輕吐了口濁氣,俯身蹲在了第三條跑道的起跑器上,排除現場所有的干擾,靜靜地聆聽著即將響起的槍聲。
雙腳一前一后踩在起跑器上,腿部肌肉自然而然地繃緊,猶如一道被壓下去的彈簧,隨時準備著再次彈起。
“SET!”
砰!
“比賽開始!”
在槍聲響起的一瞬間,韓勝橋微微拔高了幾分的聲音透過屏幕傳出,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只來得及聽到槍響和主持人的聲音,就看到運動員已經開始跑了出去。
這種現場比賽小喇叭的發令槍聲,和現場電子設備畫面與聲音的收音有一個間隙延遲,所以看到的畫面動作中,所以一般短跑比賽中,觀眾聽到響聲的時候,往往運動員已經起步開始奔跑。
“蘇祖的起跑反應很快,跑得很順暢,楊光宗的速度反應速度也不錯……”韓勝橋的解說來得有些乏力,但觀看比賽的觀眾根本顧不上他解說的內容,眼睛都死死地盯著屏幕,隨著攝像機的移動,不斷觀察著選手的速度變化。
蘇祖在跑出之后也感覺到了他的起跑不錯,不出現搶跑和其他意外的情況下,很多時候他都能夠保證比較穩定的起跑。
他在這組選手里起跑反應時間是0.158秒,反應速度最快的是老將納米比亞的傳奇運動員,兩屆奧運會四枚銀牌加身的弗蘭基·弗雷德里克斯,他的反應時間是0.152秒。
楊光宗的反應時間是0.193秒,不算優秀,但在200米的起跑反應時間里,還是可以的。
起跑反應速度最慢的是肖恩克勞福德,已經達到了0.231秒。
不過就像之前說過的,200米對于運動員在起跑反應上的要求,遠沒有100米來得高,110米的彎道起跑加速,提供給了許多擅長后半程的選手以足夠的距離去調整和追趕。
蘇祖一起跑之后,幾乎就是按著最熟悉的節奏在奔跑,起跑反應快給予他的最大好處就在于能夠更快地調整好起跑發力后的重心。
彎道起跑加速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200米項目或者接力賽項目中,軋道的現象層出不窮。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人是習慣沿著直線奔跑,運動員在全速奔跑的時候,很容易無法掌控住重心,踩線乃至跑出了自己的道次。這種情況一經出現,被查到就是要被取締成績的。
在彎道中,如果想保持最高的速度奔跑,就需要具備極強的控制平衡和穩住重心的能力。有經驗的選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控制左右手擺臂的不同幅度外,另一個就是注意奔跑時候在跑道上的左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