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一大早,國內很多人無論打開電視機,還是收聽廣播,乃至于看報紙或者上網也好,都被蘇祖在赫爾辛基奪得了男子100米冠軍的新聞給霸屏了。
央視從第一頻道的早間新聞,到第二頻道的第一時間,第五頻道的體育新聞等等,幾乎都有短幾十秒長好幾分鐘不等播報。
而且幾乎是從早間新聞,到中午的新聞30分,到晚上的新聞聯播,一而再的播報著蘇祖在世錦賽奪金的消息。
一個中國人贏得了世界短跑冠軍有什么用?不就跑步嘛。
但他真的就如此的漲國人士氣,就是能夠真真切切地提升著國民的民族自豪感、認同感以及自信心。
時間已經到了2005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全民對于自身的國際地位也就不自覺的追逐著。
我泱泱中華要的就是方方面面都爭第一,樣樣都是世界之最。
而此時有這樣的人應運而生,可以說是站在了時代最好的前沿,像蘇祖,像劉陽宇,像大姚,他們在體育方面的成績其實某種程度上都寄托著許多國人在這方面的心理。
而且從人類進化,從生理學上來說,蘇祖的奪冠還代表著黃種人,亞洲人,并非不適合短跑這個項目,這種提升的意義是巨大的。
乃怕今后幾年幾十年都不會出現這樣的人物,但是只要翻開體育史,翻看田徑史,有這么一個中國人做到過,這就足夠了。
與此同時,在亞洲的日韓等國,同樣也都在瘋狂地報道著蘇祖奪冠的消息。蘇祖的出現證明了亞洲人黃種人并非不可能多得世界短跑冠軍,并非不適合短跑這一項目。
這種意義就像很多如同印度巴西這樣的國家,或者說中國也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看著美國人和蘇聯人,進入太空,登上月球。
盡管我們現在做不到,但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這個星球上是有人能夠做到的,那就夠了。
相信總有那么一天我們也能夠突破技術,再一次實現這些可能。
其中意義早在蘇祖打破10秒大關就已經得到證明,而這一次的加冕,只是讓這種效應再次放大。
而且這一次不再如之前的奧運會一般,歐美的體育媒體也無法繞開,都在集中播報著這條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