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怎么樣?”
熱身的放松跑結束,張平秋將外套重新扔給了蘇祖,讓他趕緊穿上。
在海根訓練基地年平均氣溫在15.5℃,較零米海拔缺氧17%,在主管教練不在的情況下,運動員身體的任何異狀都需要他這個助理教練隨時警惕的。
“非常棒!”
蘇祖輕輕地喘息著,剛剛跑了幾組超距離跑,但感覺呼吸并沒有特別緊張,肺活量十足,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夠感覺到充滿力量,運轉流暢。
“那就好!”張平秋笑了笑,“就怕你不適應,這個跟體質有關系,你要是不適應,我們就得換地方了。”
他看得出來,雖然是亞高原地區,但蘇祖剛才訓練跑起來確實很輕松,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環境,畢竟這一年多來大部分時間都處于神經緊繃的狀態,現在稍微卸去了包袱,狀態和適應都非常不錯。
蘇祖穿好了外套,又繞著場地四處轉了轉,平復一下心率。
在亞高原訓練蘇祖之前曾經和李志忠有聊過幾次,包括曾經在美國IMG學院的時候,洛倫·西格雷夫也提到了這方面。
對于短跑項目而言,最直接的提升效果就是在速度耐力上。
蘇祖在短跑訓練了這些年,對于短跑訓練的認識已經遠不是最初的以為只要能夠跑就可以。
像牙買加閃電、泰森蓋伊還有賈斯汀-加特林,蘇祖都有分析過三個人的技術特點其實都是后半程的速度快。
蘇祖和賈斯汀-加特林跑過好幾次,他現在的跑法,在100米項目上,前半程都能夠和加特林拉開距離,但到了最后一二十米的時候,往往會被加特林追上來。
加特林采用的前中半程九分強度,最后爆發的跑法,往往是最后的一二十米驟然發力。
而起比起加特林,泰森蓋伊和牙買加閃電兩人在這方面,后半程的速度耐力更強。
兩人都是從四百米跑到二百米,再最后轉到一百米項目的。保持速度的能力驚人,甚至在中后半程的大部分選手速度開始呈現滑落狀態時,牙買加閃電還能夠再次加速沖刺。
如果有細細看過幾個人的比賽,就可以分析得出來,在2015年的世錦賽上,加特林前面九十米都領先,但最后依舊被牙買加閃電趕超絕殺。
這就是后半程速度耐力的決定性作用。
對于蘇祖自己而言,他當前起跑反應是可以提升的要點,再一個就是速度的保持能力。
以他最好的100米9.79秒的成績為例:
0-10米用時是1.85秒
10-20米用時是1.03秒
20-30米用時是0.91秒
30-40米用時是0.86秒
40-50米用時是0.84秒
50-60米用時是0.82秒
60-70米用時是0.84秒
70-80米用時是0.86秒
80-90米用時是0.88秒
90-100米用時是0.90秒
他在最高速度的途中跑不差,最巔峰的50米-70米可以達到0.82-0.84秒,但到了最后的80米-90米階段0.90秒左右。
如果速度耐力更好一些,保持速度更強一些,穩定住巔峰的速度,很可能再進一步提升個人的成績。
而亞高原地區,由于海拔關系,在這一高度能夠既能保證短跑無氧訓練的需求,能最大限度地產生乳酸,提高機體耐乳酸能力,從而提高無氧運動能力,對于后半程速度耐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在此高度訓練因為機體水分和脂肪損失不太大,可通過營養學手段進行恢復。
這些都是之前李志忠和袁郭華、張平秋,以及其他教練組討論訓練計劃時談到的一個要點,當然具體的訓練方案和訓練計劃,還要等李志忠抵達滇南之后才開始。
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在做訓練的嘗試。
到了蘇祖這個程度的水平,除了常規的體能、力量和速度訓練外,教練組已經陷入到不知該繼續往前如何訓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