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回長安,你不許同行,留在碼頭好好學學,什么時候晉陽回長安,你什么時候回去”
李道宗耷拉下腦袋,輕聲唱喏,說道“陛下就是不吩咐,某也會請旨留在西城。鐵路的情況,某要有足夠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安排工部工匠做事。”
二十倍的運力,若是能通到瓜州,或者更往西,他們的馬可追不上蒸汽車,大唐將試問天下誰敵手
“袁公,鐵路的修建大概需要多久”李世民看向袁天罡,眼神中的急切表明,他的內心沒有聲音那么平靜。
“芙蓉園會修一段路用來做試驗,鐵路的鋪設會比玄路慢很多,軌道找平還有合適枕木的選擇,都需要時間。”袁天罡輕聲解釋道。“枕木的選擇和制作更復雜,既要堅韌有韌性,又要能夠防止蛇蟲鼠蟻破壞,更要減少天氣對它的影響,比如腐爛變形,比如干燥開裂,比如人為損壞。”
不是我們不想快速解決問題,而是從無到有,我們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太多。就算選到了合適的木材,我們還要考慮數量問題,太過珍稀的樹木,再符合各項條件也沒用。
韋珪已經在尋找,他說他此生最大的錯誤是,發現辣果,第二個錯誤是,讓裴十七帶入滕王府。第三個錯誤不是他的是滕王的,世上怎么會有比他還能折騰的人呢
滕王有毒
李世民明白了袁天罡的未盡之言,行了個標準的下揖禮,說道“有勞袁公,有勞云鶴府諸公。”
袁天罡忙側身避開,說道“陛下不可如此,某承擔不起,某那道劫還沒過呢”
再被皇帝這么一拜,某的小心臟瞬間感覺到涼意,某某很確定自己還不想駕鶴離開
李世民“”
怎么還沒了結某看你動不動就回長安待幾日,還以為已經成功避過。
略作沉吟,說道“袁公安全為重,西城在長安之南,袁公可去武當山暫居或者更往東的廬山,魚伯若有事請教,坐船順江而下便可。”
“喏。”袁天罡輕甩拂塵,手捏道指說道。“某欲前往廬山,建一草廬而居。待此劫了結,再回長安。”
李元嬰眸光微閃,廬山很美不說,還有白鹿書院。此白鹿非彼白鹿,沒有打更人,也沒有以白鹿為妻的亞圣,來歷清楚明白。貞元元年785年洛陽人李渤、李涉兄弟隱居廬山,渤養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寶歷元年825年,李渤為江州刺史時,在隱居舊址建臺,引流植花,號為白鹿洞。開元四年940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書院置田聚徒講學,稱為廬山國學,亦稱白鹿國庫,白鹿國學,匡山國子監,與金陵國子監齊名。宋初,擴為書院,與睢陽、石鼓、岳麓并稱四大書院。興盛三十六年的匡山國子監,在宋軍攻占江州后,讀書聲中斷。
直到嘉定十年1217年,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那位大老的兒子在以大理寺正知南康軍后,子承父業繼續修建白鹿洞書院,才讓初步建成的白鹿洞書院,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