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忘卻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飛鴻去。”惠日藥師聽完宇文士及對落雁平沙的注解,再聽曲三娘所彈奏的曲子,又回想起離開倭國之時的熱鬧景象雙手合十于胸前,幽幽嘆息道。
袁天罡眉毛微挑,眼前紅湯鼎沸,竟然悟出偈語,可以送去天臺山國清寺,跟著豐干法師領悟騎虎之趣手捏道指,輕聲笑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法師,又何必自苦”
南慫法常和尚的漁父詞愣嚴一笑,提前登場了李元嬰抬起手撓了下額頭,有些頭大據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愣嚴經卷一淺釋說,早于天臺智者大師研誦法華而創立三觀,后遇梵僧,與智者曰“此與天竺愣嚴意旨相符。”智者聞后輒向西方叩拜,冀能一觀愣嚴的意旨,不料這么一拜便拜了十八年,而終未能得見到這部愣嚴經。在法滅盡經上更有末法時代,愣嚴經先滅的說法。
原文是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后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聞其意。”
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槃后,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與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共興吾道,五十二歲。首愣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后化滅,圣王去后,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更明盛,于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后,難可數說。”
“如是之后,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谷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當何名斯經”
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宣告一切,宜令分別,功德無量,不可稱計。”
由此可見,愣嚴經在佛門的重要地位,而實際上直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般剌密諦才在于廣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誦出愣嚴經十卷,時由烏長國沙門彌加鑠佉譯語,沙門懷迪證譯,菩薩戒居士房融筆受。
房融,怎么哪哪都有房家人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