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別駕張大素作為隨行屬官,聽到李元祥想要去蘇門島,默默握緊了拳頭陛下,你可千萬要答應江王的請求,我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去尋找,消失的他若是你不同意,他哪天又雙叒叕迷著路跑到夷州去,我該找呢找呢還是找呢
“阿兄,喝茶。”滕王舍人張大安將剛泡好的茶倒了一杯,放到張大素面前,語氣里帶有一絲提醒。
江王再不靠譜,也是陛下的親弟,貨真價實的大唐親王。再說,他的迷路又不是簡簡單單的真迷路,二兄多少有些掛像了。
張大素裝作不經意地看了眼李元嬰,端起茶盞喝茶驚詫地看向張大安,求證道“蘭花香”
“此茶來自泉州南安,具有香、濃、醇、甘的特點,水以石泉為佳,七泡仍有余香,名烏龍。”張大安提壺注水,輕聲講解道。“茶壺為義興縣發現的紫砂泥燒制,紫砂壺泡茶,色香味皆蘊,暑月越宿不餿,就算久置不用,也不會浸染宿雜氣。”
如有雜味,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浸入冷水中沖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第一次沏茶時整個茶壺就像才出籠的包子熱氣騰騰,絕佳者甚至還有“汗珠”凝結。
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紫砂泥的發現過程。江王追捕野豬的過程中,偶然間發現紫砂泥,認為它顏色很別致,便帶回兩箱,送給滕王,滕王將泥交給杜少卿,杜少卿研究之后,交給蕭司馬。
蕭司馬做了個上小下大覆斗式茶壺,造型方中有圓,陰刻行書無案牘之勞形。燒制成功之后,滕王愛不釋手,把玩三日忍痛派專人送入長安。陛下讓少府監在義興開窯燒壺,禁止民間私采紫砂泥,千金難求。
張大素“”
紫砂壺,義興紫砂泥燒制,不會說的就是江王非要帶回的那兩大箱泥巴吧
阿巴阿巴阿巴
“江王還曾見山溪里,疊石如城,瑩潔可愛,帶回幾方說要送給滕王。”張大素喝了三盞茶之后,心情平復下來,腦子已能正常運轉,好奇心漸起,問道。
之所以最先想到那幾方溪石,只因為它們確實堅密柔膩、溫潤如玉,青黑色的表面還點綴著金點,有的細小如塵沙,稍大者如谷粒;有的又像斜風細雨,或者暴雨打芭蕉,聚散不同,形態各異。
“滕王親自出手雕刻做成硯臺,分別送給陛下、虞公和歐陽公。”張大安將茶點往張大素面前推了下,忍笑提醒道。“用些甜點,以免出現茶醉。”
看到張大素拿起茶點,才繼續說道“虞公對硯臺評價極高,說什么發墨如油筆毫無損且滌蕩即凈。歐陽公說,更有寒冬儲水不凍,盛夏儲水不腐的優點。”
長兄承繼了郯國公爵位,只要做事別太離譜,就算當不了一部尚書,混個禮部侍郎還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沒有任性的資本,尤其還是這種與政務無關的任性。
“張別駕,請移步用膳。”崔興宗長身玉立地走過來,臉上掛著標準的禮節性微笑,露出白晃晃的八顆牙,和秋天的陽光很配,能閃瞎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