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兄友弟恭呢?說好的兄弟怡怡呢?說好的常相提攜呢?他終于理解陛下為何總想去獻陵了,他如今也想回敦煌,不寫出份萬言祭表,不足以表達他的憤懣悲愴之情!
“公主隨行也不是不行,只是不知道工部和民部兩部尚書作何想法?”李元嬰也看了眼自成一界的張大素,真真是宰輔之才,比楊師道的水準高上好幾籌;馬周和岑文本更多的是智囊團的作用,無法主理政事堂,不具可比性;與長孫無忌相比,說句臥龍鳳雛也不為過,堪稱貼切。
不要妄想與房玄齡比,三大開國輔臣,或者三大賢相,又或者三大內政能手,漢初蕭何,唐初房玄齡和后世的那位為種花家之崛起而讀書的總理,不會有人有異議。
諸葛丞相理政能力確實不錯,但他的精力被北伐光復漢室牽扯太多,隊友雖然不拖后提,但是也除了信任沒法給予什么其他的實質性的幫助……比十二道金牌召回岳武穆的那位強,可是國力相差實在太多,最終也只能北望長安又一年。
至于為大明續命百年的那位張首輔,還真沒法與蕭何和房玄齡比,遺留問題忒多,隊友又天坑,導致續命只續了一半便嘎然而止,徒留一聲嘆息。
李世民抬起左手托著腮,發現無論在哪里,他都無法獲得真正的清凈,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直不楞登地懟到面前,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得自在……
“陛下,韋三郞有消息了。”從手里的文件中抽出一份,張果放到李世民的面前,低聲說道。“他發現了面積遼闊的平原,里面有粗略版的輿圖,說那里特別適合種植豆類、玉米和稻米,也適合養殖牛羊。”
大唐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土地擴張的速度,遠遠超過人口的增長速度。遇到可耕種土地,如果不去開拓連綿不絕的良田,就像血氣方剛的少年,對千嬌百媚的美人視而不見一般,真的做不到啊!
“……”李世民眼神幽怨地望向李元嬰,他們已經想出來很多辦法來讓百姓多生孩子多種樹,可是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可能像粟麥稻谷那般,一年一熟、兩熟甚至三熟……
……愁煞寡人耶!
“張公,三郎他什么時候回來?”李元嬰抬起右手擋住李世民看過來的視線,急切地問道。其實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可以讓十五兄帶人過去,再派兩三個孫思邈的徒弟,草臺班子先搭起來,只要不太苛求細節,就不會有問題。
十五兄去鳳梨大陸還有一項好處,可以讓他任職地的大姑娘小媳婦們,將那些出神出化到行云流水的演技用在別人身上,變相提高大唐的生育率。
再喜歡美人也沒用,十五兄他老人家并沒有傳說中的鐵腎,虢王府添丁的速度……一般般,與美人的數量不成正比。
李世民:“……”
我沒有排面的嗎?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