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結束了,結束的有些虎頭虎尾,可以說是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朝會。
每一次大朝會,都會做出影響整個皇朝戰略走向的重大國策,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什么事都沒辦成。
幾十萬人,烏泱泱一片,甚至不少都是從各個州府不遠萬里趕來,結果就像趕了一個大集。
三件事,最終卻是一件事都沒辦成。
第一件事便是收攏兵權,收攏的對象便是毅郡王姜異,也就是另類的“杯酒釋兵權”。以親王爵換取姜異手中的十萬日月大軍,結果兵權沒收成,親王爵卻是落在了姜異頭上。
而且還擁有開府建牙權,這才是姜異想要的親王爵。
第二件事是裁撤天下學宮,結果天下學宮沒裁成,反而成全了姜異。
一言師天下,憑借前世先賢的一句話,姜異成為天下讀書人的共師,被尊為圣師,盡攏天下讀書人之心。
當然,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個虛名沒有任何作用,只是一個華而不實的名頭。畢竟讀書人是這個世界最沒用的一個群體,“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用在這個世界再合適不過。
所謂的“圣師”之名,在某些人看來,更像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第三件事便是棄守魔域關了,這只是第一步,一旦真的決定棄守魔域關,緊跟著第二步便是遷都。
但這件事再次被姜異攔下了,“代價”是永鎮西疆
在不少人看來,這位已大離毅郡王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無異于自請圈禁,失去的不僅僅是安逸的生活,還有身為皇族的遠大前程。
此次遠赴西疆,有生之年回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會跟那支絕后的皇族分支一樣,世世代代、子子孫孫永遠被禁錮在魔域關。
很多人為此惋惜,甚至暗地里大罵姜異爛泥扶不上墻,竟然做了縮頭烏龜。
是的,在許多人眼中,姜異自請永鎮西疆,就是因為怕了,退縮了,是對這三個月針對他的風潮涌動的妥協。
所以選擇遠赴苦寒之地,以此尋求自保。
大不論人們對此作何猜想,有一件事無法否認,魔域關保住了,那么也就不用遷都了。
因此大朝會一結束,整個大離皇都都沉浸在一片喜悅當中,這是屬于普通人的喜悅。皇都不會南遷,也就意味他們這些普通人不用背井離鄉。
所以大朝會結束后,當姜異走出宮門時,無數人聞訊趕來,夾道相迎。
不論這位大離毅郡王的初衷是什么,怕死也好,軟弱也罷,但的的確確為數以千萬計的皇都居民帶來了一條活路。
姜異也沒想到場面這么浩大,不過看著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其心中也是輕快了不少。
遷都一句話說遷就遷的,牽扯到方方面面,甚至關系到不少人的生死存亡。
如果今日的大朝會上,真的決定棄守魔域關、皇都南遷,別的不說,就說皇都西郊那片無數綠洲點綴的荒原,便會直接暴露在異族兵峰的鐵蹄下。
因為皇都一旦南遷,虎門、河朔一線的邊軍絕大部分也會跟著南移防線,而沒有了重兵防守之后,虎門關基本也就名存實亡了。
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國破家亡。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姜異正向端王府走去,耳邊響起一道聲音,卻是八大軍頭之一的寧東來。
“寧老認為這大離皇都可還有本王的容身之處”姜異放慢腳步,等寧東來坐過來,這才并肩在官道上走去。
寧東來看了姜異一眼,搖了搖頭,道“不管怎樣,還有可以有許多別的選擇,但你選擇的卻是最艱難的一條路”
說完,用目光示意了一下某個方向,說“看見沒有,不少人可都在幸災樂禍呢,因為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解決了一個最大的隱患。”
姜異聞言向四周看去,不少一起從皇宮出來的人都是用一種輕視的目光看著他。
尤其葉昕嵋一系的人,他們原本正頭疼著如何解決掉姜異這個大麻煩,沒想到姜異自己把自己給圈禁了。
一入西疆苦似海,自此姜異這個被他們忌憚無比的大敵,便會永遠被禁錮在魔域關那片狹窄的苦寒之地上。
“先去西疆避避風頭也好”寧東來嘆了口氣,終歸到底,對方太鋒芒畢露了,也太剛正不阿了。
好在并不是孤家寡人,還有十萬日月大軍隨行,相信應該能在那群驕兵悍將中在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