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聞言,黯然道“恁地時,卻不敢相強。”
許貫忠覺察到宋江的不悅,然想留燕青在大禹山,遂進而懇求宋江道“貫忠昔日與燕將軍交契,不想一別有十多個年頭,不得相聚。后來,貫忠于江湖上,聞聽到小乙哥乃是在將軍靡下效力,欣羨不已。今聞將軍征戰凱旋,貫忠特來此處張望,得見各位英雄,實乃三生有幸。現欲邀燕兄至敝廬略敘,不知將軍肯放行不”
宋江聞言,略微思考后,說道“人生四大喜,曰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既是燕青兄弟遇到這等美事,俺怎好相駁”
宋江對許貫忠說畢,又轉首對燕青說道“燕青兄弟,去便去了,只是早去早回,免得我這里放心不下;萬萬不可因小失大。”
燕青道“哥哥放心,小乙絕不敢有違哥哥將令”
隨后,燕青又稟知了盧俊義,兩下辭別,隨許貫忠到家里去。
原來許貫忠的家卻在雙林鎮西北的山谷深處。
兩個人各自騎了馬,望山中而去,皆是山避小路,曲折難行。
兩人約行了有三十余里,許貫忠用手指道“兀那高俊山中,便是小弟的敝廬所在。”
燕青抬眼望去,奇峰突起,峻嶺橫生,山巒秀拔,溪澗澄清。
但見
落日帶塵生碧霧,斷霞映水散紅光。
真真是一個好地方
燕青見了這個地方,心里若有所思,暗道,此地幽深雅靜,不為人知,若是將來老了,有了如此一個幽境,得以養老終生,卻也不錯。
原來這座山叫做大禹山,上古大禹圣人導河,曾到此處。書經上說道“至於大禹”,這便是個證見。
這個大禹山,今屬大名府浚縣地方。
話休繁絮。
且說許貫忠引了燕青轉過幾個山嘴,登上一處山頂,卻有三四里方圓的平曠地所在。樹木叢中,閃著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松,丹楓翠柏,森密前後。
許貫忠指著說道“此地叫做喇嘛坪,是大禹山最好的一個地方,貫忠便在此處蝸居。”
燕青看那竹籬內,一個黃發村童,穿一領布衲襖,向地上收拾些曬乾的松枝,堆積於茅之下。
那村童聽得馬啼響,立起身往外看了,叫聲奇怪,說道“這里那得有馬經過”再仔細看時,后面馬上,卻是主人。
村童慌忙跑出門外,叉手立著,呆呆地看。
原來臨行備馬時,許貫忠說不用鑾鈴,以此至近方覺。
燕青見此情景,頓感趣妙。
兩人下了馬,走進竹籬。
燕青拜見了許貫忠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