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見說,鼻子里哼了聲,并無表態。
種師道見狀,繼續說道“樞密大人,目今,契丹雖受女真攻伐,然疆域廣大,兵強馬壯,實力不可小噓。大人此番伐遼,務必慎重對待,當先查明軍情,定好策略,然后穩妥推進為好。下官見大人輕率前往,恐有不妥。”
童慣因剛勝了方臘之故,正趾高氣揚呢,再加上以往與種師道之間就多有過節,心里正怨恨他呢,哪里還能聽進種師道的意見
此時的童貫,先是因種師道與他并駕齊行,心里已經不悅了。童貫心想,你是誰你是俺下屬將領,焉能與本帥并駕齊行還有沒有尊卑及上下區別了打起仗來,是我指揮你還是你指揮我
繼而,又聞聽到種師道上番言語后,心里更加不悅。
兩個不悅疊加在一起,童貫就忍耐不住了,就于種師道說完上述話后,瞪了兩眼,大聲訓斥道“老種天子有令,誰人敢違你作為邊關大將,不思為國出力,怎敢妖言惑眾你怎的就知道本帥沒有通盤考慮了你目無上司,藐視本帥,本該將你軍法處置念你久在邊關,雖無功勞,也有苦勞,暫且將你饒過,還不給我退后你只管謹遵帥命,依令行動便是了;既是有天大的問題,自有本帥承擔退下”
種師道被童貫當眾訓斥,顏面大失,心里無比憤怒,然軍令如山,他又無可奈何,只得拉轉馬頭,唉聲嘆氣,返回到后軍中去了。
后軍中,楊可世見種師道喪氣而來,知道種師道在童貫那里被訓斥了,遂百般勸慰了種師道一番。
那童貫自提領三軍,望北而去,漸次接近雄州地界。
雄州是大宋緊鄰遼國幽州的一個州治。過了雄州,就到了宋遼交界的白溝一帶。
駐守幽州的,便是遼國大將、幽州兵馬總管、幽州防衛使耶律大石。
當時,天柞帝耶律延禧以狩獵為名,遠遁陰山之中一個名叫夾山的地方。金兵以捕獲耶律延禧為名,先后由完顏宗望率馬軍數千,完顏粘翰率步兵一萬余,兵臨幽州城下,圍城達十余天。幽州城中,因與天柞帝耶律延禧聯系不上,遂立了魏王耶律淳為帝,由蕭干擔任北樞密院使,耶律大石為兵馬總管,對抗金兵。
金兵圍城數日后,得到城中密探消息,道天祚帝耶律延禧未在城中,正在西面狩獵。完顏宗望得知這個情報,遂率領數千名馬軍,向西追趕天祚帝耶律延禧去了,幽州城由完顏粘翰的一萬余步兵繼續圍困。
又過了十余日,完顏粘翰得到完顏阿骨打命令,幽州城由南朝負責攻取,金軍不再攻伐幽州。完顏粘翰接令,遂撤圍而去。
眼看著金兵撤圍了,被圍城十余天的耶律淳、蕭干和耶律大石等人,剛剛松了口氣,就得到急報,道宋朝樞密使、檢校太尉童貫,統率兵馬二十余萬,正殺奔幽州而來。
耶律淳及耶律大石聞聽到童貫帶兵殺來,已至雄州,欲收復幽州,心里大驚,便急忙與皇后蕭普賢女一道商量對策。
耶律淳對蕭普賢女、蕭干、耶律大石等人說道“俺國與宋簽訂有澶淵之盟,兩國已經相好一百余年了。一百余年來,兩國之間互通使臣,互賀國喜,并無違和之處。目今,女真南侵,大遼危急存亡于旦夕之間,正是俺國抗金吃緊之時,宋國背信棄義,進攻俺國,實乃助紂為惡,落井下石。針對這個情況,你們以為如何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