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金國兵馬已兵臨城下,京師危急,然王朝的威儀不能失,早朝的氣象也不能少。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殿頭官剛剛喝畢,時任宰相白時中正欲老挑重彈,奏請欽宗移駕南下,忽有傳旨官進殿奏道“啟奏圣上。太學生陳東求見。”欽宗聽奏,說道“自太祖皇帝始,朝廷歷來重視士大夫們參政議政,既是有太學生求見,不可不見。宣準許太學生入殿覲見。”
傳旨官遂傳令陳東進殿覲見。
陳東聞宣進殿,跪伏在地,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學生陳東叩見吾皇。
欽宗向下俯視,問陳東道“陳生請求見朕,乃因何事只管奏來。”陳東自袖中掏出奏折,高聲說道“本生有書上呈,請圣上過目。”欽宗轉視殿頭官道“遞將上來。”
殿頭官自陳東手中接過奏書,復至臺上龍椅側,將陳東奏書遞于欽宗趙桓。
欽宗展開奏書奏書上寫著
“太學生陳東泣血奏請自太祖皇帝開疆拓土,傳九世于圣上。百余年來,我大宋繁華于天下,何等錦繡,海外無不敬仰。然至太上皇時,先后有蔡京、王黼、童貫、朱勔、李邦彥、梁師成六賊,相互勾結,貪贓枉法,肆意妄為,迷惑圣聰,致今日外寇入侵,百姓慘遭涂炭之局面。學生陳東以為,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后,李邦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釁。正值汴京危急之時,圣上當立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鼓舞朝野,奮起抗金,以保江山社稷穩若泰山。
”
欽宗閱畢,大為欣慰。
這之前,欽宗為太子,蔡京等六賊多有不恭,特別是王黼、梁師成、李邦彥等奸臣佞賊,暗中運作,欲廢了欽宗太子之位,另扶三皇子趙楷為太子。原本,欽宗并不愿繼位為帝,概是因為蔡京、王黼、童貫之流迷惑,迷惑圣聰,搞什么聯金滅遼,以致金寇入侵,太上皇甩袖頭子走人,至欽宗于危險之地。對于蔡京、王黼、童貫之流,欽宗早已恨之入骨,欲治其罪,然礙于太上皇面子,不好下手,今日有陳東上書,正好借此而除了蔡京、王黼、童貫等奸臣佞賊。
然而,當殿中,年老昏庸的蔡京、時任宰相李邦彥也在列。那王黼聽說早于太上皇亳州進香已經居家南遷,童貫也違背圣旨,隨太上皇南下,朱勔也滯留江南不歸,現在欲治蔡京、李邦彥之罪,恐打草驚蛇,驚醒了王黼、童貫,朱勔等人。
如此想著,欽宗對跪伏于地的陳東說道“陳生所奏,朕盡知也陳東且先退殿,朕自有主張,一定會給天下一個交代。”
陳東遂退出了大殿。
陳東退出大殿后,欽宗舉著陳東的上書說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太學生陳東,急汴京防務所急,言汴京防衛之策,愿以死保衛汴京,此情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太學生陳東尚且有如此之精神,各位卿皆朝廷大員,更應以身作則,領導好汴京防衛之事,確保汴京萬無一失。”
一班大臣皆高聲答道“臣等竭盡全力,力保汴京穩如泰山。”
欽宗點頭道“很好很好”
在大臣中站立的李綱,見欽宗如此說,心中甚是疑惑。陳東上書前夜,曾到汴京留守府,說他要諫劾蔡京、王黼、童貫、李邦彥、朱勔、梁師成六賊,現在欽宗手中拿著的陳東上書怎是關于汴京防務的
李綱正在疑惑之中,欽宗說道“李少卿負責汴京之防務,早朝后,李少卿留下,對陳東上書予以研判,其他卿可以退朝了。”
李綱見說,站著未動,其他大臣魚貫而出。,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