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李邦彥正鼓動著欽宗及早給金軍交納賠款、割讓土地。李邦彥道“給金人的金銀綢緞及馬匹,朝廷當盡快籌集并交納,催促太原、中山及河間三鎮地方官員,交割土地城池,固化與金人達成的和談成果,及早打發金人退兵。”
欽宗一邊聽著,一邊點頭道“卿說的是。”
旁側,種師道忍耐不住,出班奏道“啟奏圣上。臣以為,與金人談妥的金銀綢緞牛馬等,予以拖延交納,待金人懈怠思歸時,扼阻金人歸路,在黃河部署重兵,將其予以殲滅。”
李邦彥見說,趕忙對種師道說道“老種,朝廷大事,當不得兒戲約定的賠款絕不能延遲交納,對金人的撤退,也要保證其安全,萬不可半途截擊,致使宋金兩國爭執擴大,引發更大的戰事。”
“宰相此言何其愚也”種師道回道“金人已兵臨汴京城下,其侵占俺大宋之心昭然若揭,其虎視眈眈之下,朝廷還有退路嗎目前情形下,唯有一戰,圍殲甚至全殲金人,方才穩得住局勢;若一味隱忍退讓,賠款割地,只會助長金人氣焰,使其胃口更大,即使是這次撤軍了,還會在需要的時候,再次侵宋。”
說著,種師道望欽宗一拜道“啟奏圣上。朝廷與金人之戰,既不可孟浪行事,也不可能毫無原則退讓。臣請求暫緩交納賠款及割讓土地,和金人磨。反正金人在咱大宋土地上,諸方面都不便,看他能堅持到何時。”
種師道的話,讓欽宗動心了。就賠償及割讓土地,欽宗也舍不得,畢竟那是老祖宗創辦下的大業,自己怎么能輕易給葬送掉
種師道說畢后,欽宗點頭道“卿所奏及是,甚合朕意。”
李邦彥見狀急了,又奏道“啟奏圣上。朝廷請和,來之不易。康王太宰,尚在金營。朝廷若另有打算,當認真評估宋金雙方實力;無必勝之把握,萬不可背棄約定,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作為汴京留守的李綱,在延緩交納賠款及割讓土地上和種師道看法是一樣的,但在與金兵作戰上,雙方有分歧。以李綱之見,朝廷大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已優于金軍了,當一鼓作氣,與金人開戰,將金人驅逐出大宋國境。
聽李彥幫以實力勸說欽宗慎重考量后,李綱出班奏道“啟奏圣上。目今,汴京城中有十余萬兵馬,種老將軍、姚將軍又率來3萬余西軍,目前朝廷兵馬,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優于金軍,臣以為,賠款及割讓土地,可以推辭,除此之外,當以攻為守,主動出擊金軍,迫其撤軍。”
李剛的奏請,更是合欽宗之意。如果不交納賠款及割讓土地,就能將金軍驅逐出境,何樂而不為李剛的奏請,令欽宗大喜。欽宗連聲道“好好卿的奏請甚好卿下去后和種老將軍仔細謀劃,盡快對金軍開戰。”
種師道之意乃是想等他弟弟種師中率其他西軍抵達后,再對金作戰,那樣勝算更大;但在當殿中,種師道不想表露出他和李綱之間的不同意見,以免被李邦彥等主和派抓住把柄,故此再未奏請圣上。
李綱與種師道離殿出宮,回到李綱的汴京留守衙門。種師道對李綱說道“李留守,目今之計,還是與金軍相持為好,等吾弟師中率其他西軍抵達后,再與金軍決戰,方能確保必勝。”
李綱回道“種老將軍,就朝廷目前的兵馬數量,還不能保證必勝嗎當前,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等人力主和談,俺們若不在戰事上勝上一籌,將來恐要敗與他們。”
種師道回道“也不可爭一時一利,還是穩妥為好。”
李綱心里終是不認同種師道之說,但仗得種師道打,既然種師道堅持不立即與金軍開戰,李綱也不好強求。
種師道從李綱的汴京留守衙門回去后,李綱獨坐在大廳中,思考著如何對金作戰的事情,這時候,作為種師道副手的姚仲平來到了留守衙門,拜會李綱。
姚仲平之所以前來拜會李綱,是因為他的父親姚古已帶著熙和兵來到了汴京城下。
種師道、姚平仲都是山西大族,姚平仲擔心功名都被種師道占去,故此來找李綱,希望由他率兵,前往牟駝岡,與金軍一戰。
姚平仲與李綱見過禮后,對李綱說道“李留守,吾父又率熙和兵馬一萬余人趕至汴京城下,現如今,朝廷兵馬遠勝于金國兵馬,況且,朝廷將士們摩拳擦掌,亟待要和金人一戰。然,據下官觀察,老種似乎并不準備與金人開戰,想必是等其弟種師中率延慶平固等鎮兵馬到來。留守大人,朝廷西軍抵達,金人已膽寒,若不趁機攻伐,滅其威風,恐他緩過勁來,又不利于我軍了;故此,下官請求一戰,望留守大人批準。”
李綱見說,甚是為難。
姚平仲見狀,續說道“汴京防衛乃留守大人之職責,汴京安危,留守大人負有全責,留守大人當斷則斷,不可猶猶豫豫,錯失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