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恪接嘴道:“那就奏請圣上,連張叔夜、秦檜等主戰派,一并給免了。”
張邦昌眨著眼睛,看著唐恪道:“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張叔夜現知開封府,乃朝中重臣;秦檜任御史中丞,不管具體事務,對張叔夜、秦檜等人,非是唐大人說免就能免了的。據俺觀察,圣上之所以同意免去李綱之職,非是李綱不稱職,而是忌諱李綱擁立太皇。若要排擠或罷免張叔夜、秦檜,沒有充足的理由,很難啊!”
耿南仲道:“明日早朝,我等大臣極力鼓動圣上與金和好,催促圣上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太原已被金人占據,中山、河間尚在朝廷手中,我等大臣提出割讓三鎮,李綱、張叔夜、秦檜等人必定不允,要與我等大臣爭執,到那時,再視情況鼓噪著圣上罷免或貶黜張叔夜、秦檜等人。”
吳敏點頭道:“還是耿太師老謀深算,就按老太師說的辦。”
幾個奸臣商定好后,各自回府去了。
雖遭金人侵襲,然大宋皇宮依舊繁花似錦。但見|:
祥云迷鳳閣,瑞氣罩龍樓。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御駕。珍珠簾卷,黃金殿上現金輿;鳳尾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隱隱凈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只見班部叢中,河北道宣撫李綱出班奏曰:“啟奏圣上。昨日臣領圣旨,即日將前往寧江,迎接太皇回京,圣上可另有旨意下頒?”
欽宗沉吟未語。
班部中,耿南忠趨身而出,望欽宗一拜道:“啟奏圣上。”欽宗道:“太師有何奏?”耿南忠道:“金軍離境,河北地界尚未安定,李宣撫當格盡其責,不得擅離職守。然臣多有耳聞,道李宣撫不尊朝令,自行其是,擅自做主,挑釁滋事,與金人多有不和,恐再惹是非,挑起宋金戰事。如此情形下,由李宣撫前往寧州,接太皇還京,多有不妥,請圣上定奪。”
欽宗聞奏,看向李剛道:“宋金爭執,起因乃趙良嗣、童貫奸計誤國。如今,趙良嗣、童貫已伏法,金軍也撤離而去,朝廷當維護與金人之關系,不得再行滋事。朕昨日已下旨由李宣撫前往寧州,接太皇返京。適才聞太師所奏,朕深以為是。接太師返京之事,當另行旨定。”
耿南忠、張邦昌、唐恪、吳敏等人出班呼道:“圣上英明!圣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綱聞聽欽宗如此一言,心里大吃一驚。接太皇返京,乃昨日朝堂上欽定之事,何以一夜之間便出現反轉?可見,一定是張邦昌、耿南忠、唐恪、吳敏之流又私下里哄惑圣上,以至于圣上改變初衷。如此想著,李綱出班奏道:“啟奏圣上。河北地界宣撫事宜臣自當盡力;然接太皇返京也乃當務之急,不可延誤;目今之計,只有接太皇返京,方能安撫民心,穩定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