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俊英說“那就辛苦大家了,這杯酒我喝了一個星期之內,所有輟學的孩子都要返回學校,正常上課。工作中,大家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不要使用暴力,要切實做通家長工作,就算不能做通,也要讓他們知道利害關系;二是要重新返校孩子的心理狀況,不能因為這個事情,讓返校的孩子回到家受氣、挨打,咱們鄉里婦聯、村里的婦女兒童組織在這個事情上,要動起來,保護好咱們的孩子,就是保護了祖國的未來”
納俊英想得很周到,既有剛性的要求,又有柔性的關懷。鄉里、村上的干部也都一一答應了。接下去,就沒再談工作,大家開始嘮嘮家常,談談生活。
蕭崢也說起了自己的家鄉綠水村,從煙塵翻飛的貧困村到綠水青山的富裕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以后或許還將從賣風景到賣生活方式的轉變,現在村里有房、有車、有存款,少有所學、老有所養、青壯年有事業這讓剛剛才開始鋪路修橋的紅河鄉鄉、村干部都瞪大了眼睛,心里都泛著嘀咕,真的會有這么美好的生活嗎
“你們別以為很遙遠。”蕭崢勉勵道,“在安縣,這一切都是在五年內發生的。我相信,咱們寶源縣也能在幾年內實現這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話,要是在本地的領導口中說出來,大家恐怕要懷疑,太假了。可這話是蕭崢說出來的,這是一位美麗鄉村的探路者、實踐者、帶頭者說出來的,那可信度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家聽蕭崢這么說,目光中無不流露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晚飯之后,蕭崢、納俊英就住在村支書鄧有余家里,張承傳等人去其他村干部和村民家里住。事實上,村里人都很好客,上面的干部來家里住的事情,已經好多年都不曾有了,他們把房間打掃得比自己住的房間還干凈。魚水之情,是在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走當中建立起來的。
等眾人走了,蕭崢搬了一把椅子,到小院子的石榴樹下坐著,看著高原上的夜空,聽周圍樹上、草叢里的鳴蟲。鄧有余要出來陪他,蕭崢對他說“你去里面幫助嫂子收拾,可以早點休息。”鄧有余還是疼老婆的,笑著回進屋里去幫忙了。
蕭崢望了一會兒天空,喝了一口淡茶,心想在農村里,就是感受不到壓力呀,人好像和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的好,就是讓你覺得,你就是你,無論在哪里,都是挺好。或許以后等退休了,蕭崢也還是會回到鄉下,安度晚年。當然,他也知道,距離自己退休,那是三十年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這時候,納俊英也搬了一把椅子,在蕭崢的旁邊坐下,“我幫嫂子把桌子收拾了,現在老鄧進去幫助洗碗了,讓我出來陪你說說話。”
蕭崢朝納俊英笑笑,道“好啊,你就給我說說,今天你是怎么說服豬十萬的吧”
今天,他們到了朱小薇的家里。朱小薇看到初中校長,就淚流滿面,說自己想要讀書,可是她爸爸不允許,要讓她留在家里干活。于是,眾人就在朱小薇的家里等,這期間納俊英和朱小薇聊了許久,了解了朱小薇的情況,發現朱小薇是一個在學習上很有天賦的孩子,這更堅定了她要幫朱小薇一把的想法。
眾人在朱小薇的家里等了足足兩個小時,在外面買豬飼料的“豬十萬”夫婦終于回來了,納俊英就要求跟“豬十萬”單獨談一談,十來分鐘之后,“豬十萬”就同意了。這期間,到底談了什么納俊英是如何說服頑固的“豬十萬”的一直是大家好奇的,蕭崢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