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她又說“從
六道設計者的層面來說,必須有一定的規則,設計才能進行下去。比如一片樹葉被風吹落,會落到何處、正面還是反面朝上,這些看似隨機的行為,其實都是注定的。只不過在這當中有太多參數和變量在起作用,以至于讓人誤以為是無法預測的。事實上,再復雜的公式也不難運行,難的反而是實現所謂的隨機。”
“真正的隨機存在嗎”老者問她。
“不好說,”魅羽搖了搖頭,“在我們看得見的宏觀世界里,多半不存在。微觀世界里如何,就不知道了。總之設計者在創造世界之前,必須先定好一系列規律。這些規律既包括物理世界的運行,也包括人一生的際遇和靈魂多世的輪轉。對于這些規律,六道中人雖然可以用科學的方式去觀測,但若離開靈修,這種了解終究是有局限的。”
一片安靜。年輕人在一本本子上寫了些什么,隨后抬起頭,問第二題。“低維鉗制是怎么回事你都了解多少”
低維鉗制魅羽的眼睛盯著面前的厚布簾,考慮了一會兒,嘴角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不知道。”
“不知道”年輕人話一出口,似乎立即意識到自己的莽撞,面上現出后悔的神色。
“怎么,我應該知道嗎”
“還有三道題了,”老者不動聲色地打斷二人。
也就是說,這三道題她必須都答對,才有可能通過口試。
“你認為佛學和道教最根本的差別在哪里又或者,二者并沒有本質的差別”
魅羽將右腿搭到左腿上。“這個問題,又看你從什么層面來比較了。單看教義的話,道教講的是順其自然,修煉的至高境界是與天地同呼吸、共存亡
。可以粗淺地解釋為與六道融為一體。而佛門強調的是看破這個世界虛假的幻象,找回無始劫來如如不動的本心。”
老者點了點頭。“其他人回答到這里,已經算通過了。不過還想聽聽你有沒有補充。”
魅羽也沒跟他客氣。“那是因為其他人修為有限。事實上,道家弟子修到一定程度后,眼界自然會發生變化,對這個世界也會重新進行認識。所以到最后,二教并沒有太大差別。道門說的無生一、一生萬物。這個無字,已經道破了玄機。”
“第四題,”年輕人問,“到底是什么東西決定一個人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若說是性格,有人生場大病或者遭遇車禍后性情大變。若說是記憶,就算徹底失去,我們通常還認為他是原先那個人。至于阿賴耶識,還有天魂、地魂、命魂,這些都不是不可分割的。誰才是那個人”
這個問題倘若在一年前問魅羽,她定是要困惑一番,現在卻是脫口而出。“你這番話的前提是,人只能被定義為一個獨立完整、不可分割的個體。我只能有一個,意識是單一個體才有的東西。無可否認,六道中的生命大多是以這種方式存在的。”
然而她想起那些靈魂相連的同心人,想起錚引背負的曜武智的阿賴耶識,想起佛陀陌巖五個魂幻化的兩個分身,以及他曾對她提過的假設一個人的轉世也許能和這個人自己并存于同一時代。
“目前我們對生命系統的了解,只是基于自身存在方式的一種折射。有沒有以群體存在的生命共享生命腳下的大地是否有生命也就是說,倘若獨立、完整、單一的前提被打破,那關于人的定義,很可能也得做出相應的修改和延伸。”
考官們沉默了一會兒,沒說對,也沒說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