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王老板所說。
城市南邊的喪尸之所以少,是因為大多都去了某銀行附近。
原因是“錢童子”的引導。
亦或者說是命令。
但這樣的說法難免有些太不科學了些。
所以黃金沒法相信。
充其量只能信個一半。
——
他只是問:
“那個錢童子長什么樣?”
“我們沒見過,但庇護所里是有人見過的。
據說……是個三米多高的壯漢,渾身黑不溜秋的,跟個黑炭似的。”
“壯漢?那為什么會叫錢童子?”
“好像是因為對方長著一張小孩的臉,也有人說是對方的聲音聽上去像是個孩子。
具體的我也不清楚,畢竟這名兒是庇護所人取的。”
“按你的話說,只要有錢,就可以去銀行找錢童子兌換食物,可你也說了,銀行附近到處都是喪尸,正常人過去豈不是很容易被喪尸襲擊?”
“是這樣,所以在銀行附近有一個倉庫,錢童子故意撤了那地方的喪尸。
任何人都能過去。
如果想換食物,只要把錢幣留在倉庫里,而后離開。
等到第二天再過去的時候,倉庫里就會堆放大量食物。”
“食物的數量和金錢的比例掛鉤嗎?”
“是的,但不是看錢有多少,而是看錢有多少張,也就是體積。
對方貌似只在乎錢幣的數量,而并非面值。
錢童子會在晚上的時候去倉庫把錢換成食物,讓人第二天帶走。”
“食物不能自選嗎?”
“不能。”
“倒也是個生活的路子呢,給了普通人一條活路。”
“可只是早期的時候如此。”
說到這,王老板禁不住露出一個苦笑。
“怎么說?”
“早期的時候吧,的確有人拿錢去倉庫換吃的,但過程并不順利。
出錢的人不一定能拿到物資,反而很可能被別人搶走。
畢竟錢童子只管換東西,卻不會管誰來領東西。
當時這種事時常發生,不少人因此大打出手,死了不少人。
以至于最后,大伙索性商量組成一個團伙,把錢湊在一起去換,等拿到物資后,再根據每人出的錢按比例分。
這人一多,隊伍大了,再遇到摘桃子的小偷也就不怕事兒了。
起初時候,倒也的確公平了一段時間。”
“那后來呢?后來怎么樣了?”
“后來……后來花老板就入場了……”
說到這,王老板禁不住嘆了一口氣,道:
“花老板的入場徹底堵死了大伙的希望,他安排了一撥人,堵住了前往倉庫的那條路。
說白了,就是不允許其他人再去倉庫換食物。
這就導致大伙的錢只能去庇護所花,而庇護所的物價卻又是高的離譜的。
舉個例子,在錢童子那,一枚硬幣或一張紙幣,你可以換一個大面包和一瓶水。
可能吃不飽,但至少頂餓。
可在庇護所里卻不是這樣。
一個面包的售價5張錢起步,至于月租更是50錢。
花老板就是用這種壟斷的方式獲得了大量的錢財。
他用這些錢去錢童子那里低價進口物資,再高價賣給其他人。
如此一來,他的錢自然是越來越多,勢力也越來越大。
早期的時候有人看不慣,試圖找他理論,但被他弄死了。
所以大伙很害怕,不愿再當出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