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書院辦起來了,但是招生的情況卻很是讓人頭疼。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整整一個月,也只招到五名學生。
這五人都是出自官員之家,有從京城派到江南的新晉官員的妹妹或者女兒,也有當年南下官員家中的女眷。
沒有一個來自民間,更沒有出自江南世家的。
何苒聽說之后,讓各地官員加大宣傳力度,并且著重宣傳非官宦女眷入書院讀書,免收束修,且每年四身衣裳,包吃包住。
然而即使這樣,也只多收了十個人,這十個人中有八個是商戶女,另外兩個也是父兄有功名的。
如今仁義書院里,加上那對姐妹花,共有十七名學生。
這也是仁義書院的第一屆。
無論人數多少,何苒認為,這都值得載入史冊。
回到京城的這些日子,何苒忙里偷閑,結合仁義書院辦學遇到的種種問題,終于發現了問題的癥結。
為何免費讀書,那些普通百姓也不肯把女兒送過來?
是因為他們覺得女子讀書沒有用,送到書院讀書就是浪費時間。
女子在娘家也只有十幾年,真正能幫娘家干活也不過幾年而已,這短短的幾年,還要去讀書,那誰來打豬草,誰來做飯洗衣帶弟弟?
什么?
現在女子也能參加科舉當進士,當官?
開什么玩笑?
我家祖祖輩輩都是泥腿子,你看我家祖墳上像是會冒青煙的嗎?
與其浪費時間去讀書,還不如學學繡花,說不定還能到繡坊里做工賺錢幫襯家里。
何苒眼睛亮了,她真是糊涂了。
學習有很多種。
讀書考科舉是學習,學手藝賺錢也是學習。
在回到京城的半個月后,何苒把董近真和李錦繡,以及陸暢全都叫了過來。
她要辦一所職業學校!
對,但是當然不能叫這個名字。
一座不僅教人讀書識字的學校。
喜歡驚鴻樓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