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荀攸掃了一眼劉璋,對劉璋帳下的將士能如此用命,而劉璋得人死力如此,幕府上下這般一心的景象,他心中頗是感懷。
前面荀攸向劉璋提出建議,以李傕、郭汜正在弘農郡追趕阻攔天子東歸雒陽,關中防備疏漏,可趁此良機襲取陳倉這處要地,一則拿下了陳倉,來年自陳倉道進軍關中就沒了障礙,可謂是一路通達,不用憂心李傕郭汜據守陳倉,似張魯據守陽平關一般,讓劉璋頭疼不已。
二則陳倉一失,李傕郭汜必然震恐,自是會引兵來攻,而陳倉城堅,李傕郭汜頓兵堅城之下,久而久之師老兵疲,劉璋這邊待到明年夏收之后,糧草充足,大軍北進關中,以精壯之卒敵疲敝之師,當可無往不利。
三則寒冬之際,并不是用兵的好時節,任憑陳倉的敵將如何精明,都想不到劉璋會趁此時發兵,這一來襲取拿下陳倉的把握很大,可反之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隆冬興兵,的確不易,荀攸起初有些擔憂劉璋麾下將士怨埋這條計策,會有人推托嫌棄。
但出乎荀攸的意料,劉璋于他的面召見了甘寧和婁發二人,委任于其人,甘寧和婁發皆是欣然答應,不顧寒冬的凜冽,同意統帥所部精銳襲取陳倉,打響關中之戰的第一槍。
‘有此將士,何愁王業不興。"荀攸念及此處,于心底感嘆了一句,至于馴化出如此忠烈驍勇的將士的功勞,他歸功于劉璋這位明公,上首的明公的的確確當得一聲‘明公"的稱呼。
“甘寧、婁發二人做事,我向來是放心的,襲取拿下陳倉的問題不大。”劉璋應和的一聲,這天下斗將莫有能比肩甘寧者,區區一座陳倉城,以甘寧這般的斗將猝然攻之,輕易可下也。
只是眼下還有一樁事情需要料理得宜,那就是甘寧和婁發所部攻下陳倉后,據守到來年夏收后、劉璋這邊引大軍北進關中的這段時間內,所需耗費的糧草,需要及時運輸補充到陳倉中,畢竟守城一方,最需要的是糧草充足,這倉中有糧,心中不慌。
但因為今年漢中、武都兩場戰事,耗費糧草輜重甚多,各處府庫大半是空虛的狀態,蜀郡倒是還有一些余力,可深冬時節,督促尚有余力的蜀地運來糧草輜重甚是不易,因而可能給到甘寧的糧草或許不會很多。
這里劉璋想起了甘寧當時拍胸脯說的話:‘有多少日的糧草,某就能堅守陳倉幾日,至于沒了糧草之后,某殺牛馬為食、煮弓弦充饑,少說亦可堅守一二月,必定堅守到明公大軍前來。"
甘寧所言豪氣干云,信誓旦旦,而劉璋自是不會對甘寧的能力有什么懷疑,可劉璋向來是不打沒準備的戰,他決意給甘寧最好的條件。
劉璋轉頭朝黃權問詢道:“漢中的世家那邊怎么說?”
黃權聞言作答:“漢中世家聽聞是明公的要求,且在權的勸說下,皆愿出糧草助軍。”
劉璋微笑,吃下漢中世家這群大戶的存糧,發往補給給甘寧,用于甘寧、婁發堅守陳倉城,荀攸所出的計策,就沒有闕漏的地方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