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頤于文書上大體講解了一番經略南中的事務后,于文書末搬出了南中官吏中考課上優的官吏,介意劉璋拔擢其人,用以激勵南中的地方官吏。
區區一座陳倉,駐守其中的又是李傕收攏的流寇強盜之徒,哪里能擋得住甘寧的兵鋒。
“此外李榷郭汜領兵來奪陳倉,頓兵堅城之下,必然師老兵疲,而我軍來年夏收后北進關中,將士驍銳,趁彼士卒疲乏之際,可一舉而破之,關中易下也。”兵曹彭羕補充了一句,他仿佛看到了關中在手,李榷郭汜授首的場景。
荀攸面露微笑:“如此一來,陳倉城堅,外加糧草充足,又有甘中郎將、婁校尉這等悍勇的戰將,就算李榷郭汜引涼州勁卒來攻,亦是無能為力也。”
孟節聞令后靜然的起身,從劉璋手里接過文書,拱手告退后去處置了。
至于南中夷人叛亂引發的問題,倒也不為嚴重,劉璋討定南中后,依據歷史上諸葛亮定南中的對策,埋伏下了幾招后手,置庲降都督,勒令豪族出金帛聘用惡夷,允許豪族世襲官位,并在考慮到南中偏遠的情況下,給與南中郡縣長官更大的自主權,一套連招下來,南中叛亂雖是時有發生,但都未能形成大的規模,就被南中地方上的郡國兵給平定了。
彭羕聞言后臉上露出些許訝異的神色,他略帶嘆服的語氣說道:“正如明公所言,甘中郎將遞來文書,言其已是拿下陳倉。”一邊說著簡略的講述著帶來的喜事,彭羕一邊將手中的文書遞到劉璋的手上。
而南中的夷人,也在庲降都督高頤從劉璋處所領的‘和夷"政策下,一方面用大棒敲打不服的夷人部落,一方面用懷柔政策安撫半漢化的夷人部落,使得南中夷人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向著漢家社會歸化。
“南中之地,有高頤、李恢、楊洪等人,我何足憂也。”劉璋放下高頤遞上來的文書,他對如今南中之地的現狀很是滿意,也很滿意高頤、李恢、楊洪做出的成績。
“明公,大喜啊。”
“吾有甘興霸,陳倉雖堅,何以為用乎。”
“先生無須如此謙遜。”劉璋擺了擺手,他招呼著荀攸入席。
花費好一段時間后,劉璋完成了對南中官吏的賞格文書,待文書上的墨跡一干,他招呼了一句身邊的書吏孟節,讓孟節將這份文書折好放入文書袋中,不日發往南中。
劉璋微笑點頭:“我意亦是令吳懿征之,至于卿言氐人所居之地險要,難以攻取,這點倒是不必多慮,吳懿是個穩重的人,若不是有七八成的把握,他不會請命攻滅百頃氐人。”
就在劉璋打算休息的時候,自屋外傳來熟悉的聲音,那是兵曹彭羕的聲音。
統而言之,大體上的天下局勢,還是依托著慣性,和劉璋記憶里的歷史差別不大,讓劉璋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也就有了掌控在手的信心。
只是隨著謀劃關中這一樁事后,劉璋料想歷史的走向,只怕不會再是熟悉的流向了,他這兩年在巴蜀攪弄風雨,因巴蜀山川險阻,與外界關聯度較小,所以歷史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可以后的事情,卻不是他所能預見得了。
失去了熟知的歷史軌跡指導,劉璋后面就需要自己摸索未來了,未知意味著危險,可未知同時意味著新奇,可危險也好,新奇也罷,他都將陷入這漢末的滾滾紅塵之中,毋庸置疑的改變歷史了,或將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歷史。(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