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據遼東,劉備暫時沒有下一步的動作,他打算先深入掌控遼東,然后再做下一步的行動和計劃,而當下,他首先需要應對的事,一件是邴原所言夫馀國的可能進犯,第二件事即是應付袁紹。
只聽孫乾向眾人介紹道:“袁本初自主公討定遼東以來,屢次發來文書,召主公還師鄴城,至于遼東之事,則由幽州刺史袁熙暫管,其意,多半是不愿主公鎮守遼東,擔心主公在遼東坐大。”
簡雍聞言,心下感嘆了一聲,這都是為聲名所累,袁紹在敬重劉備的同時,對劉備也是隱隱忌憚,所以才有了在遼東剛剛討定,時局還不夠穩定的情況下,袁紹就急急忙忙召劉備還師鄴城,就近看管起來。
“主公。”簡雍出謀道:“可辭以遼東新定,內患未平,大軍若是輕離,恐傾覆只在旬日……如今袁本初方與劉季玉爭于并州,無暇還顧遼東,當不至于有什么嚴詞降下,主公盡管安座遼東便是。”
“嗯,就有勞憲和提書一封,發于袁本初。”劉備頷首,應下來簡雍的籌畫。
對于袁紹屢次發書著令他還師的命令,劉備本心是不以為意,蓋因袁紹南有曹操、西有劉璋,一時間,如何顧得遼東,他自信,有足夠的時間將遼東打造成鐵桶一座。
高句麗、夫馀、韓濊、烏桓…劉備心中盤算起了他雄張海東,所需要討定和夷滅的對象,唯有將這些外夷一掃而空,他才算真正在遼東扎根了下來,不然就得時時刻刻防備外夷進犯。
接下來的一個月,劉備開始治理遼東,收略民心,他以北海人邴原、王烈分別擔任別駕、治中,依托二人的治才,為他所用。
而邴原、王烈確有治才,不過月余,遼東之地,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為之大治。
在遼東慢慢扎下根來,劉備心下不免快意,舉目天下,他終是有了一立身之地,只不過他心下缺缺,仿佛有了一個縫隙沒有被補全,那是他二弟關羽。
自徐州一戰,他和關羽分離,已是數載的光陰了,而今他立身于遼東,可關羽不能與他一起,著實讓他有些惆悵,心下時不時怏怏在懷。
然而,就在今日,自安市縣傳來消息,言是有一紅臉大漢,自東萊郡渡海而來,其人自稱姓關名羽,字云長。
就在得到消息的下一刻鐘,劉備和張飛御騎而出,向著安市縣飛踏而去。
只在半道之上,劉備和張飛撞上了自安市縣同樣飛踏而來的關羽,桃園三兄弟,再度相逢在了一起。
“兄長。”真情流露的聲音從關羽口中發出。
“二弟。”劉備把著關羽的雙臂,神色間開懷不已。
“二哥。”張飛的豹眼笑瞇了起來,他朗聲大笑,聲震四野。</p>